全文字數:6066
會計信息失真與會計風險的防范對策[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會計信息失真導致的會計風險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會計風險不僅危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健運行。通過我與論文指導老師的討論,使我對會計風險的防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文針對我國會計風險問題,制定有效的防范對策,以降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危及,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關鍵詞] 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風險 對策 目前我國經濟體系中,企業管理者對于個體利益的追求驅使其向會計人員施壓;或因會計人員自身原因,致使會計人員違背現有會計法規,在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等現象頻繁出現,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日益嚴重,會計風險也越來越多。 一、會計信息失真與會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風險是指在某一特定環境下,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某種損失發生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是在某一個特定時間段里,人們所期望達到的目標與實際出現的結果之間產生的距離稱之為風險。會計風險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它無時無刻都在制約著財會人員及其相關人員的行為,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關系的日益復雜化,會計風險的影響度也在與日俱增。發現風險、控制風險、化解風險成了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課題。 會計風險源于會計信息失真,而會計信息失真不僅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也使得會計人員承擔法律責任,還會給社會公眾帶來嚴重的損失。 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 1、外在原因 (1)法規不健全 我國會計法規體系已初見規模,但《企業會計準則》、十三個行業《會計制度》、相繼頒布的具體準則共同起作用,狀況較亂。《會計法》是會計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實施過程中顯現出不足之處。如對違法處罰規定中,使用“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等詞語,缺少量的標準,可操作性不強,急需進行修改,出臺相應的實施措施。 (2)會計理論不完善 現有的會計理論在很多方面還不能滿足完全客觀地反映經濟業務的需要。如會計期間假設,是人為地劃分時期,其結果必然與客觀事實有差距;貨幣計量假設,假設幣值不變,遇到通貨膨脹時,貨幣計量假設基礎上核算的會計信息就不能如實反映客觀情況。真實的現在情況,重要性原則,是將重要的事項單獨反映,不重要的事項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對不重要的事項,使會計信息與業務原貌有出入;謹慎原則在應用時,預計可能發生的費用和損失,少預計或不預計可能發生的收入,使會計信息帶有了估計成分,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3)外部監督乏力 上級主管部門為了權衡本部門的利益,偏袒自己下屬單位,監督弱化;稅務機關以稅收征管為宗旨,注重稅款的繳納,忽略其他會計核算監督;審計機關重點是對預算內的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審計,不可能對所有企業實施全面的經常性監督。 2、 內在原因 (1)單位負責人指導思想不正 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信息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有些單位負責人利用手中權力,為了個人私利或本企業利益,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搞賬外賬、小金庫,大搞短期行為,使會計信息失真。 (2)會計人員失職 會計人員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主體,所有會計信息最終都出自會計之手。有些會計人員素質低,業務水平差,責任心不強,導致會計核算錯誤,信息失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