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9563
[摘要] “不做假賬”是會計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但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會計報表造假行為仍相當嚴重。主要表現為兩種類型:一是虛增資產,虛增利潤;二是虛增負債,隱瞞利潤。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需要加速法規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加強會計隊伍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建立健全財務管理機制;改革財會人員管理體制,保障財會人員的職責權益,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為國家和投資者爭取更大利潤。[關鍵詞] 企業會計報表造假行為 會計信息失真 審計方法
會計舞弊行為與審計方法
朱镕基在考察國家會計學院時強調“不做假賬”是會計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假賬一般是指會計人員不按照《會計法》和相關財會制度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的產物,是伴隨著會計工作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變化的。假賬一直被人們視同"洪水猛獸",它猶如一只隱形的手,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小到"皮包公司"的設立,大到一家家上市公司的包裝出爐,使許多不法分子巧取豪奪國家財產中飽私囊。會計舞弊行為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無論在宏觀上還是微觀上都危害嚴重,它體現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首先,嚴重地干擾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給國家經濟建設造成不必要的混亂,給國家宏觀調控帶來一定的影響。其次,還嚴重影響經濟預測和決策,給投資者造成誤導導,致社會經濟資源的浪費、國有資產流失,給國家帶來巨大損失。再次,對政治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造成很壞的影響,給貪污腐化、行賄受賄行為和社會不良風氣提供了溫床,甚至對國家的政權建設造成嚴重危害,其后果不堪設想。但在實際工作中,會計舞弊行為仍相當嚴重。近年來,假賬的手法不斷翻新,越來越趨向于復雜化和隱蔽化。 假賬主要有假憑證、假賬簿、假報表等形式,做假的常見手法主要有:真賬假做、假賬真做、偷桃換李、電腦作弊等形式。 一、常見的虛假會計憑證形式 常見的虛假會計憑證形式主要有: 偽造、篡改、不如實填寫原始憑證、白條頂庫、 取得虛假發票、自制假單據,虛開發票、證證不符、賬證不符、記賬憑證上賬戶對應關系不正常、虛構經濟業務,編造虛假記賬憑證、假賬真做、真賬假做等。偽造、篡改、不如實填寫原始憑證 指行為人使用涂改等手法更改憑證的日期、摘要、數量、單價、金額等,或采用偽造印鑒、冒充簽名、涂改內容等手法,來制造證明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 如:某廠職工利用一張字跡模糊,只有小寫金額沒有大寫金額的發票,在金額"50.12"元前添寫"1",改為"150.12"元,同時按150.12元添加大寫金額,在財務科順利報銷。 又如偽造單據套取現金,私設小金庫。單位以購買某種物品為名,編造假發票,套取現金單獨存放,用于不當支出。某煉油廠按規定應列支年度業務招待費為28萬元,但到當年6月底招待費實際支出額已達25萬元,為了使年度招待費不超過28萬元,廠領導和會計人員便商定,以報銷勞保用品為名套取現金,用于招待費支出。隨后,從勞保商店搞來一張空白發票,自己編造了有關數據,填入空白發票,共計10萬元,會計人員依照偽造的發票做了如下會計分錄: 借:制造費用 貸:現金 并進行了相關的會計處理,套取現金10萬元,以個人名義存儲,專門用于"壓縮"招待費超支。 二、會計賬簿中常見的虛假情況 會計賬簿中常見的一些虛假情況主要發生在記賬、算賬、轉賬、結賬、報賬等過程中,主要有涂改賬目、惡意改賬、做假賬、不正當掛賬、業務不入賬、賬賬不符、賬證不符、賬表不符、抽動賬頁、毀滅賬簿記錄、提前結賬等辦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