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513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建議[摘 要] 股權激勵是一種通過經營者獲得公司股權形式給以企業經營者一定的經濟權利,但在我國的實踐探索中還存在很多制約股權激勵機制的因素。本文就該問題的解決提出一些對策與建議,希望在逐步的探索中不斷完善各項制度,保證激勵作用得到合法、有效的發揮. [關鍵詞] 股權機構 股權激勵 對策 股權激勵是通過股權的形式來分配收益,用以激勵公司員工,增強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使企業獲得更多利益的一種長期激勵方式。論文從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及采取了對應的措施。 [ ]一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概述 (一)股權激勵的概述 他是一種通過經營者獲得公司股權形式給予企業經營者一定的經濟權利,使他們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現代企業理論和國外實踐證明股權激勵對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強公司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上市公司的股權高度集中是目前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現狀的一個顯著特征。在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下,上市公司難以建立合理制衡的股權結構。目前上市公司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下,中小股東對上市公司各項決議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的。為了保證上市公司健康發展,合理制衡股東權利,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董事選聘必須保證公開、公平、公正和獨立,在控股股東控股比例超過30%的情況下,通過累積投票制度,充分反映中小股東的意見。 (二)股權激勵的方式 目前,在國際上通行的股權激勵方式主要有:股票期權、模擬股票、公式股票、股票增值權、長期業績獎勵、員工持股計劃、管理層股票購買計劃和限制性股票等等。股權激勵作為企業激勵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激勵方式之一,已被國外許多企業引進,而我國也不例外,我國大部分企業也采用這種股權激勵機制。不可否認,這其中有許多的利與弊。 二、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人控制問題仍比較嚴重 由于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由國有企業轉變而來。國家股所占比重相當高,股東大會職能弱化、國有股所有者缺位。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和存在內部人控制的背景下實施股權激勵制度,那只能是自己激勵自己,或者說股權激勵的決策最終受“內部人”控制。如果激勵計劃不能代表股東的真實意圖,就可能被公司管理層所濫用,而管理者在制定激勵計劃時損害股東利益的情形就難于避免。內部人控制下的股權激勵不僅達不到所有者通過股權激勵促進公司持續增長的目的,還可能引發公司管理層在實施激勵計劃前刻意降低公司收益率,進而壓低股價,甚至發布利空以打壓股價;而在實施股權激勵后。釋放隱性收益,驅使股價回升,人為加大股價波動,從而獲得超額收益;嚴重者甚至直接進行“會計造假”,虛報利潤或者隱瞞成本,以求獲得并兌現巨額的激勵股權收益。這不僅不利于公司的長期可持續增長,甚至有可能給公司和股東利益造成損害。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市場風險。 (二)對股權激勵實施的根本目的和作用認識不足,導致實施效果發生偏差 實施股權激勵的目的是為了使公司高管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起到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強公司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作用。為此,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應從戰略出發,為公司的戰略和愿景的實現服務,鼓勵公司高管執行長期化戰略,致力于公司的長期價值創造。但部分上市公司缺乏長遠眼光,股權激勵僅局限于近幾年的發展,行權等待期和限售期大都定得很短,使得激勵作用受限。部分公司股權激勵計劃所涉及的股票總數已用盡國家規定的額度(不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0%),也就是說,公司可實施股票激勵的額度已被現有的管理層全部用完,以后的管理人員不可能再搞股權激勵,這種激勵顯然不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部分上市公司甚至把股權激勵當作一種對高管人員的獎勵,公司績效考核達標條件設置得過低,使行權輕易實現。多數公司的股權激勵缺乏約束機制和退出機制,一些公司的高管通過股權激勵,變成了千萬、億萬富翁,成天密切觀注股價,缺少動力去想公司該如何發展。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事與愿違,沒有起到激勵高管人員的作用。 (三)資本市場無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真正價值 我國的資本市場有效性不高,股價難以和公司業績掛鉤,這降低了股權激勵的效果。按照股權激勵的原理,激勵對象的收益來源于公司股價的上升。在健全的資本市場內,公司的股價取決于其業績,而業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激勵對象自身的努力程度。但是在弱有效性的資本市場下,這一原理難以發揮作用。在今天的中國資本市場上,股票價格的漲跌受到國家政策、經濟周期、市場投機、公眾信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高管人員的努力導致的業績變化只是導致股票價格變化的原因之一。即使公司的業績提升了,公司股價也未必上漲或達到應有的上漲幅度。可能出現公司業績并未下滑而公司的股價卻大幅下跌的情況,也可能出現業績下滑而股價大幅上漲的情形,進而大大削弱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之初,由于股權分置問題的存在,上市公司三分之二的股份不能流通,市場的定價功能無從談起,不能反映出企業的實際價值,由此帶來的是股市的長期低迷。近年來,在股權分置改革等各項改革措施穩步推進的背景下,我國資本市場發生了深刻變革,企業由過去對股價和市值漠不關心到現在努力提高經營業績,提升股價和市值。資本市場價格發現功能逐步增強。作為企業價值重新發現的平臺,我國資本市場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呈現出宏觀經濟"晴雨表"的角色。 (四)監事會監督機能缺位 監事會和監事缺乏必要的獨立性。首先是監事與公司的經營管理者大多來自同一單位,仍殘存一種上下級關系,如職工監事,黨委書記監事等,大膽的監督不僅可能使其失去監事資格,還會使其在原單位的利益遭受損害。其次是實踐中監事會成員的選任依賴于董事,得不到董事支持的人員很難當選監事。再次是監事會成員的利益沖突。在我國,監事會有股東代表和職工代表,股東和職工的利益往往是不一致的,股東要求公司利益,而職工大多關心自身利益,這種沖突使監事會較難發揮其職能。最后是監事會在組織上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監事的任職均為兼職,無自己的常設辦事機構,監事會的日常監督職能根本無法正常發揮,監事會不得不聽命于董事會或董事長的安排。經常會出現董事會或經理責成監事會抓緊調查并提出處理意見的怪現象。總之,監事會行使監察權所必須支付的費用,在實踐中受制于經營管理人員,這也嚴重影響了監事行使職權的獨立性。 (五)股權激勵方案中的公司績效考核體系不夠健全 績效考核是實施股權激勵制度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內容。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業績考核標準使用最頻繁的為凈資產收益率和凈利潤增長率,側重于傳統的業績評價標準,財務指標體系不夠全面、細致,非財務指標涉及較少。過于簡單的財務指標使股權激勵的行權條件易于實現,無法全面、準確、客觀地評估激勵對象的工作成效,并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包括短期行為、高風險經營,甚至人為篡改財務結果。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