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358
音樂教育要激發幼兒的情感動力[摘 要] “樂由情起”就是說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構成音樂的諸多因素中,如果把節奏喻為音樂的“骨骼”,把旋律喻為音樂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樂的“靈魂”了。也許正是這種“情”,牽動著無數顆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活動中一個不可分割、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 [關鍵詞]情感 音樂 激發 “樂由情起”就是說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構成音樂的諸多因素中,如果把節奏喻為音樂的“骨骼”,把旋律喻為音樂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樂的“靈魂”了。也許正是這種“情”,牽動著無數顆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活動中一個不可分割、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幼兒情感的琴弦,使之產生共鳴。這樣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的任務。但是,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經常碰到的難題之一,就是覺得自己無法把握幼兒的情緒,幼兒要么表現為:過于興奮,不聽指揮,甚至會出一些你意料之外的麻煩,游離于學習活動之外;要么表現為:心神不寧,東張西望或無精打采,被動地應付教師要求。這些情況都嚴重地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活動及至效果,甚至可以說,音樂教育活動不但不能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反而起了消極作用。那么,在音樂教學活動,應如何激發幼兒的情感動力,從而有效地提高音樂教育效果:一、培養師生情感,創造育情的心理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現代教育十分重視環境對兒童發展的作用,人們已普遍認識到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的重要性。所以要注意環境中的育情因素,是因為優美和諧的氣氛能積極地、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審美活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音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這種過程就是以教師為一極,幼兒為另一極的交互作用過程。努力創造一種平等、互愛、輕松、愉快,直到師生間相互需要得到滿足的和諧氣氛,才能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教師會發現剛和孩子們接觸時,師生之間還存在著距離,大多數幼兒不愿在集體中唱歌、表演。怎樣利用音樂手段,達到情感交流,讓幼兒輕松、愉快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關鍵是一個“愛”字。教師要以“愛生樂教”為己任,奉獻自己的愛心,讓每個幼兒能從教師身上和音樂活動中感受一種期待、一種力量。在操場散步時,教師可以牽著幼兒的手,幼兒抱著娃娃游戲時,可以他們一起扮演媽媽,悠然地哼唱”搖藍曲“;有的幼兒不習慣集體生活,午睡入睡慢時,在他們身上輕輕地拍打節奏。久而久之,幼兒就對教師有了親近感、信賴感。期待和力量也就化作了學習的動力,創造出和諧、融洽、活躍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思維更積極,記憶更深刻,情感更豐富。 二、根據幼兒情緒情感的特點,設計適宜的音樂教育活動。幼兒的情感易外露,他們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愛模仿等特點,而且幼兒情感會伴隨著他們的所有活動,伴隨著幼兒活動的全過程,因此,在設計音樂活動時,我們首先要在選材上注意適應幼兒年齡特點,能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一般對感興趣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