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游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與收獲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適時、適度地指導,會有效地調動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語主動性。同時,適時、適度的指導也正是《綱要精神中“尊重幼兒”這一重要思想的集中體現。在工作中我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才是教師的真正使命! 一次,我組織本班幼兒開展體育游戲活動“小兔拔蘿卜”,饒有趣味的兒歌、波瀾起伏的情節一下子激發孩子們強烈參與的興趣。然而,在游戲的過程中,我發現扮演“兔寶寶”的幼兒總是守候在“家”附近,當聽到兒歌中“看呀,狐貍來了”時,“兔寶寶”們一下子便縱身跳入旁邊的“家”中。以往,教師一般會馬上終止游戲,命令式地突出要求:“小兔子必須離開自己的家,到狐貍洞旁邊去拔蘿卜。”但當游戲重新開始后,盡管“兔媽媽”一再地鼓勵“兔寶寶”要離開家去拔遠處的蘿卜,結果卻是一樣的:扮演“狐貍”的幼兒總是徒勞地無功而返。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土寶寶”們的止步不前也并非沒有道理,這樣做正是他們保護自己的有效手段,孩子們很自然地認為離家越近就會越安全。但是,教師所設定的游戲活動目標卻無法完成。 教師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使幼兒主動地融入活動呢?我嘗試通過改變玩具材料和場地的規劃,以及在指導語的設計上多下功夫等具體措施,實現教師在幼兒體育活動中的適宜指導。 首先,我將原來同樣大小的蘿卜圖片改成小、中、大山中不同的規格,不能夠找來許多蘿卜仿真玩具,逼真的造型、鮮艷的色彩給了幼兒極大的視覺沖擊。隨后,我把這些玩具蘿卜“種”起來,增加了真實感,使幼兒親身感受“拔”的動作。 其次,在場地規劃時,我將小“蘿卜”放在“小兔”家很近的地方,中“蘿卜”放在稍遠的地方,大“蘿卜”放在“狐貍”洞附近,這樣一來,“小兔子”要想拔到大“蘿卜”,勢必要鼓起勇氣闖闖“狐貍洞”才行。 最后,教師在游戲中的指導語要到位。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在設計指導語時要考慮情節的需要,以游戲的口吻會便于幼兒理解。當“兔媽媽”帶領“兔寶寶”充分活動個身體后,首先進入到種有小“蘿卜”的場地。教師說道:“寶寶們,快和媽媽去拔蘿卜吧!”孩子們會很自然的隨聲附和。拔回“蘿卜”后,教師有設計語言:“這些蘿卜怎么這么小啊!我們再去拔點大點的蘿卜吧。遠處就有大點的蘿卜。”孩子們便會順著教師手指的方向看,內心迫切地想要拔到這些大“蘿卜”。誰教師引導幼兒去拔種在“狐貍洞”附近的蘿卜。教師說道:“我知道狐貍洞旁邊有一些蘿卜又紅又大,,吃起來又紅又脆,誰是勇敢的孩子誰就能拔到大蘿卜。”“我是勇敢的孩子,我能拔到大蘿卜。”……孩子們躍躍欲試,一幅蓄勢待發的架勢,他們不再考慮是否護被“狐貍”捉到,而是急于證實自己的勇敢。好模仿是小班幼兒最為突出的年齡特點,同伴的勇敢行為深深地感染孩子們,他們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這種特定的游戲氛圍中。由此,整個游戲活動在教師預設的情境中順暢地展開,絲毫沒有令幼兒產生任何不愉快的情感體驗。 在游戲中遇到一些矛盾,沖突在所難免,但由于游戲有各項規則與玩法,通過大量的游戲訓練孩子逐步掌握了規則,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并學習按一定的規則解決問題。如,在“娃娃家”家庭成員就學習做到這樣的協調結果:兩個男同學,就一個當“爸爸”,另一個則扮“媽媽”,另一個扮“奶奶”或“姑姑”,由“爸爸”看家,“媽媽”帶孩子去買菜,爺爺和奶奶則幫忙煮飯給一家人吃。 到了小班下期各組人數增加,角色增加有遇到角色糾紛時,我們教師要適當的讓孩子自己協調解決:在游戲規則的約束和教師有針對性的啟發引導下,孩子學會了解決諸如角色分配、工作安排工修養使用與分配等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這也說明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發展。 游戲作為一種精神存在與各個領域。杜威指出:“游戲是一種精神狀態,游戲是這種態度的外部表現形式。”它直接體現在:1、關注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選擇權和決定權;2、關注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提供,強調兒童與環境和材料的互動;3、關注活動的過程,將目標隱含在過程中。具體表現: 1、游戲為幼兒帶來了快樂,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們平時在鍛煉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時,主張以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為主發展幼兒的語言。如,表演游戲《綠葉船》,孩子得學會不同角色的語調,小狗的憨厚,小羊的溫和,小鴨的急燥以及相應的語江,才能將角色特征生動地反映出來。又如在角色游戲《醫院》中幼兒學會了關切地詢問,并且從游戲中懂得了,如何去關心別人和幫助別人,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癥狀”, 利于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感受游戲所帶來的成就感。 2、在結構游戲中,幼兒數形能力的發展得到了充分的顯示 在游戲中,幼兒要考慮物體的整體效果,考慮顏色、形狀的安排,如果沒有基礎的數形認識,空間感,要完成一件結構作品是很難的。我們在對小班幼兒進行這方面的培養時主要從該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征出發,先從模仿入手,使幼兒初步掌握基本的幾何圖形,明確要用幾塊積木來進行建構,然后,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學習觀察物體結構特征,引導幼兒想象“像什么圖形”,而“用幾塊材‘則解決物體“幾部分”的問題;經過一年的訓練、培養,幼兒很快應并掌握得以形成、發展,那么角色游戲、表演游戲則使幼兒這方面能力的運用得以發揮和鞏固。如“娃娃家”游戲中,孩子能夠認識到盤子是圓形的,三棵白菜可用三個盤來盛;又如表演“三只小雞”,孩子會懂得這里有三個小角色、用長條形表示“小河”“小路”等。 幼兒園的游戲活動除了發展幼兒以上幾方面能力之外,還可雙促進幼兒情感、個性、興趣、性格等的發展,我們在對小班進行素質教育的嘗試中發現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開展活動,從小班幼兒上下學期能力發展的不同水平來看,安排設計的內容力求短小、簡練、目的明確,要考慮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的引導力求兒童化、明朗化,具體億,一些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語言不論在哪個年段都要避免。 2、要將各方面的能力融匯貫通,不能單一地進行某一能力的培養,這種硬地割裂開來的教育是不可取決的,也不要芝麻西瓜一把抓,要做到不重點,主次分明,層次清楚。 3、要對家長進行宣傳,贏得家長的配合支持。家園配合是幼兒園實現各項教育的關鍵,游戲中的許多材料、輔助用品都是家長給我們大力扶持、協助收集的;一些技巧方面的要求也需要讓家長清楚明了,以便于配合我們對孩子進行鞏固。 4、要及時獲取新世界的信息,調整教育目標,完善方法體系,使幼兒素質教育能在工作中真正得到實現延伸,為下一代健康、聰明地成長打好基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