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 [摘 要] [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已經引起社會的深刻變革,在社會生活的眾多領域都呈現出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網絡功能走進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帶來了猛烈的沖擊和震撼,同樣信息時代的到來也迫切要求我們的教育進行改革,使之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在教育過程中比較全面的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讓學生自由探索,有利于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 [關鍵詞]信息 網絡 教育 計算機 多媒體 教師 教學 學生
信息社會,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地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的方式。信息技術除了帶給人們開放的思想、自由的知識與新穎的方法同樣給教育界在教育功能、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角色定位上帶來了一場巨大的變革。而今,隨著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教育行業對IT硬件產品的需求增長迅速。計算機已成為每個學校必備的信息基礎設施,也成了學校提高教學、科研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學迅速發展的同時,如何讓計算機滿足不斷涌現的教育教學智能化的應用需求,已經成為了新時期信息化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信息技術將促進學校教育觀念的轉變
傳授知識與創新教育。創新教育就是教師要創新地教,學生要全新的學,從而營造一個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諧的教與學的環境。以前人們認為學校是實施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唯一場所。但是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將改變人們這一傳統看法,傳統意義上的學校再也不是人們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獨立自主的獲得知識,而且還教給學生知識創造的規律,培養學生發現、獲得知識的能力,并提高了學生創造個性。在多媒體教學中。留有一些能夠讓學生自己發現規律的機會,將知識的學習和知識創造運用于實際。起到啟發學生去感知,理解和應用的作用。提高學生創造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大學生主動進入計算機網絡,成為信息網絡的中心,一方面承擔起研究的重任,不斷向網絡提供新的信息;另一方面承擔起大學選擇與傳遞文化的責任,有選擇地將網絡信息擴散出去。大學將利用“遠程通訊”技術開展“遠程教育”,這就使人們可以在各自選定的時間和地點接受教育,學生不用上學校,在家里就可學到有關的知識。信息技術促使大學教育采取開放化和大眾化的形式,會使大學更具生命力。 二、信息技術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化教學工具和手段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開辟了趣味教學的新天地。主要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有交互網絡等方式對學生的感官形成多種刺激,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近年來教育技術在我國教育界備受關注,信息技術已成為現代教育改革的制高點,各國都在大力推進教育的信息化進程,高校培養出的人的素質與整個國家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聯系。高等院校要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必須注重自身的現代化進程,其中注重高校教師們的現代教育觀念的培養和信息技術手段等的應用能力的培養,是高等院校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就迫使高等學校必須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教師可以使用現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選擇其中合適的部分用在講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體制作工具,編寫自己的演示文稿,或用圖表、動畫等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和理論模型等。通過合理的設計與選擇,計算機代替了幻燈、投影、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教育功能。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虛擬實驗,大多數課程的實驗,甚至現實環境難實現的實驗項目,都可以用圖形、圖像等多媒體形式。模擬實驗全過程,借助有關的教學軟件,學生可以隨時在電腦上回顧實驗過程。這樣不但節省實臉經費。而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在多媒體課堂進行教學時,可邊講解理論知識邊演示實驗步魏:而學生在多媒體課堂中,即能學到“必需,、“夠用”的知識,又能掌握操作技能,做到省時、省力、省財。 將信息技術以輔助教學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學。主要完成師生之間情感與信息交流的作用。要實現上述目的,只需在有互聯網或局域網的硬件環境下,采用簡單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或學生的興趣開設一些專題或聊天室。如:“我需要幫助”、“老師優劣之我見”等,并賦予學生自由開辟專題和聊天室的權利。使他們在課后有機會對課程的形式、教師的優缺點、無法解決的問題等進行充分的交流,教師和學生還可以通過這些通訊工具與外界交流,獲取知識。另外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自由探索,有利于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在信息極大豐富今天,學生有獲得豐富的知識信息的各種渠道,教師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應指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自主學習和創造,參與各種活動。 一定的社會行為總是伴隨行為發生所依賴的情境。如果要求學習者理解這種社會行為,最好的方法是創設同樣的情境,讓學生具有真實的情境體驗,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根據一定的課程學習內容,利用多媒體集成工具或網頁開發工具,將需要呈現的課程學習內容以多媒體、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進行集成、加工處理轉化為數字化學習資源,根據教學的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并讓學習者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有助于加強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與知識構建工具,它主要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信息分析的能力和思維的流暢表達能力,強調學生在對大量信息進行快速提取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和再利用。將信息技術作為知識構建工具以達到對大量知識的內化,通常可以采用任務式教學策略。而且適用于中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注意學生整個的信息加工處理過程,在其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輔導和幫助。
三、信息技術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基礎化和終身化
由于基礎知識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重要性和簡約性,面對“知識爆炸”的世界,大學校園內有限時間的教育只能是加強基礎。同時。利用信息技術的高效性,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學科發展前沿,以利于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對知識的駕馭能力,以便未來通過終身教育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助于高等教育基礎化和終身化的實現。未來社會高等教育的最終目標將會改變,不再只是為了一紙文憑,而是要終身受到教育。高等學校則可針對社會不同階層人們的需要,提供網上各類各層次豐富多彩的教育課程。 綜上所述,只有采取多種積極有效的實踐措施,幫助高校教師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為當代教育理論提供了許多實現的途徑,才能使高校教育技術實現跨越式健康發展,才能適應用新理念、新技術培養新人才的信息時代要求。
參考文獻 1、南國農:《面向21世紀的中國電化教育》,電化教育研究所,1996.3 2、何克抗:《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電化教育研究所,1999.2 3、張敬濤、王珠珠:《發展教育技術 推動教育創新》,中國電化教育所,2002.11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