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審計訴訟案件的不斷增加,審計風險日益成為世界各國學者和審計職業界研究和探討的一個熱門話題。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電算化會計的普及和WTO的加入,使如何加強對審計風險的管理尤其是對新時期審計風險的研究成為當前審計理論和審計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分析審計風險的基本涵義及其特征入手,針對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及檢查風險特點提出了風險評估與控制,從多個方面深入剖析了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深入闡述了新時期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并提出一系列有效防范和控制新時期審計風險應采取的措施和對策,以強化風險意識,提高審計質量,避免審計失敗,促進經濟發展。 關 鍵 詞:審計風險,成因,控制,對策
目 錄 1 緒論………………………………………………………..………………..……………. .. .1 2 審計風險的基本涵義及其特征………………………………………………………. .3 2.1 審計風險的基本涵義..…………………………………………………………. . 3 2.2 審計風險的特征……………….…….…………………………………………… 4 3 審計風險的組成要素及其評估…………………………...…………………………….5 3.1 固有風險及其評估..………………………………………………………………..5 3.2 控制風險及其評估……………….…….………………………………………. .. .6 3.3 檢查風險及其確定……………….…….………………………………………. .. .6 4 審計風險的成因…………………………...…………………………………………... .. .8 4.1 審計內部環境的影響……………….…….…………………………………….. . 8 4.1.1 審計人員的過失…………………………………………... ……………. 8 4.1.2 審計程序和方法的影響………………………………………………… 8 4.2 審計外部環境的影響…………………………………………………………….. 9 5 新時期審計風險的影響…………………………...……………………………………. 11 5.1 知識經濟帶來的審計風險……………………………………………………….11 5.2 計算機環境帶來的審計風險……………….…….……………………………. 13 5.3 加入WTO帶來的審計風險………….…….……………………………………. .14 6 新時期審計風險的對策…………………………...……………………………………. 16 7 結束語……………………………………………………………………………………. .. 18 參考文獻…………………………………………………………………………………………19 致謝……………………………………………………………………………………. . . ..19
1 緒 論 審計是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是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審計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其日益發展的過程中,已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理論體系。隨著審計的產生,一種不確定性的結果也產生了,它就是審計風險。審計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它存在于審計的全過程,是一種主體檢查風險。審計風險所產生的后果不光是表現為直接的經濟損失,而更多的是表現在政治、社會、名譽、信譽等多方面的損失。市場經濟充滿風險,審計職業也不例外。中天勤在“銀廣夏事件”中崩塌了,安達信在“安然公司破產案”中失足了,不知注冊會計師從中感悟到了什么?目前我國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起訴的案件還較少,民間審計人員風險意識還相對淡薄。但隨著我國社會公眾法律意識的增強,注冊會計師業務的擴大,民間審計人員面臨的訴訟將會越來越多。審計監督經濟,社會監督審計的局面已逐漸形成。近年來發生的“安然事件”、“世通事件”、“銀廣夏事件”、“東方電子事件”,揭示了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普遍性,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電算化會計的普及和WTO的加入,審計風險必將日益增多。如何加強對審計風險的管理尤其是對新時期審計風險課題的研究并找出相應防范措施,有效控制和規避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重塑注冊會計師公正的社會形象,成為每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和從業人員的當務之急和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當前審計理論和審計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全新的認識。 理論,來源于實踐,是對人類自身實踐活動的系統化的總結,是一種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同樣,審計理論也可以被看作是對審計實踐活動的概括總結。然而與審計幾千年的歷史相比,有關審計理論的系統研究僅僅是從20世紀60年代美國會計、審計學家R.K.莫茨(R.K.Mauts)和H.A.夏拉夫(H.A.Sharaf)的<<審計理論結構>>(又名<<審計哲理>>,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出版后才開始的。在這之前對于審計理論方面的認識都是零星的,有限的,并沒有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理論體系。它自身的這種“年輕化”以及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加之世界審計訴訟事件的催化作用(如Enlon事件、銀廣夏事件),決定了審計理論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它要根據時代的要求與人們的實踐活動的需要來發展。本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審計訴訟案件的不斷增加,審計風險日 4 審計風險的成因 當前,隨著市場經營風險的加劇,審計風險亦日益突出。如何加強審計風險管理,有效控制和規避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已成為職業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形成審計風險的因素很多,但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4.1 審計內部環境的影響 這主要是指由于審計本身某種原因對風險形成產生的影響。如:審計人員專業能力形成的工作失誤,擁有不良職業道德及缺乏執業謹慎態度招致的風險水平上升;審計取證不充分,證明不力;以及單純追求收入,違心提供虛假報告形成的審計風險等。具體表現為: 4.1.1 審計人員的過失 過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審計人員缺少應具有的合理的謹慎。過失有一般過失和嚴重過失兩種,一般過失是指對義務或事實沒有給予合理的注意。如未按特定審計項目取得必要而充分的審計證據;嚴重過失是指連起碼的職業謹慎都不保持,對義務和事實不加考慮,滿不在乎。如審計人員根本不以公認的審計準則為依據開展工作,引發審計人員過失的因素有: 1、審計人員的職業品德低下。通常表現為:(1)注冊會計師未能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執業目標,單純追求其自身收益的最大化;(2)與客戶存在利害關系,不能保持應有的獨立性;(3)根據個人感情、推測或偏見執行業務、表達意見;(4)缺少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 2、審計人員的經驗和能力有限。主要表現為:(1)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和業務缺乏基本的了解,對客戶可能面臨的經營風險缺乏必要的警惕;(2)過于信賴被審計單位管理人員的陳述;(3)未能進行充分觀察,詢問技巧不足;(4)對客戶其他人員、主管部門或供應商的某些報告未予以研究和重視;(5)缺乏必要的職業分析、判斷和表達能力。 4.1.2 審計程序和方法的影響 關系數矩陣 表3.3 工商稅收分項目與GDP的相關性分析 增值稅 消費稅 營業稅 企業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 其他稅類 GDP 增值稅 1.0000 - - - - - - 消費稅 0.9155 1.0000 - - - - - 營業稅 0.9169 0.7913 1.0000 - - - - 企業所得稅 0.9886 0.8897 0.9296 1.0000 - - - 個人所得稅 0.9637 0.8127 0.9726 0.9812 1.0000 - - 其他稅類 0.1290 0.1171 0.4711 0.2219 0.3250 1.0000 - GDP 0.9956 0.9305 0.9212 0.9744 0.9510 0.1369 1.0000
[參考文獻] [1]劉桂良,瞿友喜主編.現代審計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3,292-299. [2]林鐘高.論審計失敗[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2,69(7):36-38. [3]邵俊潑.審計風險的管理與控制[J].審計理論與實踐,2003,45(1):45-47. [4]胡元春.審計風險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194-196. [5]段金銘、張永園、葉忠明主編.審計學[M].北京:首都經貿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4:392-396. [6]周 萍.試論審計風險[J].財會月刊,2000,45(4):123-135. [7]李鐵群.論社會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56(2):25-26. [8]A.A.阿倫斯.詹姆士.洛貝克著.張杰明、文善恩等譯.當代審計學(上)[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1:110-252. [9]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2001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指定輔導材料——審計[Z].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117-219. [10]陳今池.立信英漢財會大詞典[Z].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4,164-926. [11]段興民、康華.對審計假設的再認識.中國審計學會、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審計”論文集[C].2003:175-178. [12]胡春元.風險基礎審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247-257 [13]荊夕靜等.從法律角度看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財會審計[J],1995,45(6):12-14. [14]徐政旦,胡春元.論民間審計風險.審計研究資料[J],1998,34(1):23-25.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