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615
推進教育公平 奏響教育“和諧之音”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教育作為社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先導性,全面性、全局性、基礎性的作用,如何將和諧發展理念融入教育,使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出應有的重要作用,是一個重大而嶄新的課題。在改革開放持續深入,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大幅度向前推進的當代中國,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心聲,那么如何唱響“和諧社會”這一時代的主旋律,教育應當率先奏響其應有的“和諧之音”。 一、教育和諧在和諧社會 構建中的戰略地位 和諧教育起源于古希臘的雅典,指健美體格和高尚道德的結合 。就我國而言,和諧教育的理念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孔子所說的“仁”、“智”、“勇”的統一。王守仁則較為明確地提出了和諧教育的內涵——教育要“開其知覺”、 “發其意志”、“導之以理” ,簡而言之,就是使受教育者“知情”、“意情”得到協調發展。 在新形式下,我們所說的和諧教育理論依據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原理。馬克思主義從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出發,研究社會與人的發展規律,提出了“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教育應使個人勞動能力充分自由地發展,是才能與品質的多方面的發展,是個人和社會關系的豐富和發展以及個人與社會協調統一發展。因此,我們所說的和諧教育應該是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指導下,站在個體更好適應社會發展層面上闡述和實施和諧教育。 教育的和諧發展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奠基工程,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能夠維系社會政治的穩定,促進社會民主化,教育與政治、文化具有互動適應性;教育能夠發現人的價值,發掘人潛力、發揮人的力量、發展人的個性;教育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應主動地、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歷史使命。 推進教育公平,是全面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著教育不公平現象,在某些方面還相當嚴重。為什么會出現教育不公平,如何看待教育不公平,怎樣才能有效地推進教育公平,成為人們關心的焦點。教育不公平的根源在于社會的不公平,因而要實現教育公平不能僅依靠教育改革,而應當在整個社會中加大改革的力度。經過50年的努力,教育公平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表現在九年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及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與掃盲教育、婦女教育、農村教育等方面。為了加快教育公平的進程,建議更新觀念,充分認識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盡可能體現經濟公平,以促進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投資,不斷完善教育投資分配體制;大力發展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只有經過積極的努力,教育公平的 進程才會快速發展。教育在促進人的思想解放、觀念轉變、信仰維護以及人格塑造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勸人向善、催人奮進的“教化”不僅表現為對個體的影響,更可以影響一個時代的社會風氣。要充分發揮教育的“教化”和輻射帶動作用,就必須“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貫穿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就必須充分利用教育自身的優勢和資源,深人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育,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教育,打牢全民的思想道德基礎,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氛圍。 教育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教育和諧是指教育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和諧,以及教育系統與社會、自然的和諧。教育和諧既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又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