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656
淺論辛棄疾詞的愛國主義精神 [內容摘要]:辛棄疾是南宋偉大愛國主義詞人。其詞悲壯雄放,詞風慷慨悲壯,有不可一世之概,其詞代表南宋最高成就的是,他的詞作煥發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異采。翻開文學史,辛棄疾的經歷鑄就了他詞慷慨悲壯的愛國主義精神。分析辛詞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三方面把握他的愛國主義精神:1、自誓馬革裹尸,殺敵報國的心愿。2、對“明主”的渴望,對英雄的崇敬。3、對投降派偏安誤國的譏刺和嘲諷。
[關健詞]: 慷慨悲壯 殺敵報國 明主 嘲諷 一、鑄就了辛詞慷慨悲壯的愛國主義精神源于辛棄疾的經歷。 辛棄疾從小生長在金兵占領地區。其祖父辛贊,經常給予抗金復地、洗雪國恥的教育。20歲那年,率領2000多人起義抗金,投奔耿 京為首的農民義軍,為耿京掌書記。后歸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蘇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省滁縣),提點江西刑獄,湖北轉運副使,湖南安撫使,江西安撫使等職。在歷任地方官期間,重視發展生產,訓練軍隊,為北伐積極做好準備,表現出非凡的軍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當權者忌恨。被罷職,閑居在信州上饒(今江西省上饒市)前后近20年,中間雖短期出任福建安撫使等職,但很快就被罷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勢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辭世。辛棄疾的一生是面對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年代,“為祖宗、為社稷、為生民”而夢寐以求抗御外侮、恢復統一的一生。他生活的年代是一個充滿血淚和恥辱的時代。辛棄疾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詞中深入的反應了當時尖銳的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表現了他積極主張抗金和實現國家統一的愛國熱忱。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