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878
表現說和模仿說的理論闡釋[摘 要]表現說和模仿說是西方文論中兩個重要的概念,它們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概述了模仿說和表現說,使用文本分析的方式對兩種西方文學理論進行了闡釋,并且將之與中國文論中的“道”和自我表現理論作了初步的比較。
[關鍵詞]模仿說 表現說 道
一、西方文論中的表現說與模仿說 、模仿說理論概述 “模仿說”的最初萌芽源于古希臘藝術優良的現實主義傳統的實踐總結。在古希臘,雕塑直接模仿人體,音樂模仿自然的聲音,舞蹈模仿生產勞動,戲劇模仿實踐中的人。蘇格拉底的聲音在柏拉圖的《理想國》當中被引述,他用著名的“三張床”解釋了他關于理念、現實世界和詩歌三者關系的理論:畫家描摹的一張床,是對工匠手工制成的床的實物的模仿,而工匠在制作實物床之前腦中存在的“床的概念”則是他所制作的床的實物的真實原本,所以,如果說工匠制作的床是理念的床的“影子”的話,那么畫家所描摹的床則是“影子的影子”,它離現實隔著三層。[ 柏拉圖: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一版,390-401頁。]柏拉圖借助老師蘇格拉底的口吻將“模仿說”加以改造,從而否定了藝術的真實性。亞里士多德繼承了這一觀點,但他拋棄了柏拉圖的唯心主義理式論, 充分肯定文藝模仿的真實性。他認為藝術對現實的模仿是一種創造性的模仿,強調詩人應該按照現實事物的本質與發展規律來描寫事物,即寓一般于個別中,主張藝術既不能拘泥于個別事物的外在特性,又不能脫離現實事物的個性。而最重大的創展在于,亞里士多德認為模仿不僅在于再現,而存在屬性劃分的功能,詩關注著普遍的真理,而歷史更集中于個別事件。這就抬高了詩歌的地位,從而提出了一個問題,即詩歌及一般藝術的真實性的問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