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095
《水滸傳》的忠和義[摘 要]“替天行道”和“忠義”的前提,為《水滸傳》蒙上一層社會所能夠接受的道德正義色彩。在這種前提下,確實包含了許多與正統觀念相一致的東西,對朝廷及皇帝的“忠”,對政治的要求,以及對“奸夫淫婦”的仇恨,都是如此。但《水滸傳》并不因此而失去它的光彩。它的前提其實是相當浮廓的、有時真有時假的,在這些前提下,同時也包含了許多與正統觀念完全不一致的東西。小說不僅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而且反映了民間、尤其是市井社會生氣勃勃的人生理想。
[關鍵詞] 忠 義 封建道德 對立 統一“忠義”是梁山諸多好漢行事所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我們先來說“忠”。它作為傳統道德的范疇,首先的表現形式為對對皇帝和朝廷的忠誠,甚至梁山義軍的武裝反抗,攻城掠地,也被解釋為“忠”的表現——“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其實,梁山上不主張“忠”的也大有人在,如黑旋風李逵,就曾多次大喊著“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只是這一種力量始終被以宋江為代表的主“忠”派所壓制,最終走向向朝廷投降的道路。“忠”的道德信條既是作者無法跨越的界限,卻也是這部小說在封建時代能夠成立和流傳的保障。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