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shù):5777
仁義之心 梟雄之志—— 《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劉備形象
[內(nèi)容提要]:《三國志通俗演義》這部長篇小說為元末明初羅貫中所作,現(xiàn)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年(1522年)刻本,全書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小說中劉備的形象是通過一系列的情節(ji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他的“仁義”是作者審美觀點的顯現(xiàn),作者正是以劉備的“仁義”為主題,貫穿全文始終,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表達作品的社會意義。 “仁義之心與梟雄之志并存”是作者對劉備這一形象的概括,也是筆者對劉備這個形象的觀點,為了表達這一觀點,筆者分別從劉備志向高遠、以民為重、禮賢下士、廣攬人才、知人善用、寬仁有度、以信誠待人等幾個方面特點進行論述。劉備的形象也正是通過這幾個特點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關(guān)鍵詞]: 梟雄之志 仁義之心 知人善任 寬仁有度、信誠仗義 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一 梟雄之志《三國志通俗演義》第一回:“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后坐酌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支在涿縣。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孤幼,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yè)。”這就交待了劉備是一個完全敗落成庶民的皇族后裔,他的父親劉弘是“舉孝廉,亦嘗作吏”,到劉備這一代是“家貧,販屨織席為業(yè)”。雖然如此,但英雄莫問出處,他從小就素有大志“為天子”。在本回三結(jié)義中寫道: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余,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玄德幼時,與鄉(xiāng)中小兒戲于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他的真性情,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ǎng)(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wǎng)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xué)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