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6523
論安娜·卡列尼娜的人格悲劇【摘 要】解讀安娜的精神世界,我們會發現,安娜的悲劇有著廣闊的社會內涵,更具有強烈的人格因素。從安娜的思想覺醒、追求愛情、矛盾痛苦以至最后毀滅,都滲透了精神世界悲劇人格因素。本文試想通過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來分析安娜追求愛情,尋找自我的過程,從而挖掘左右安娜行動的精神力量的根源。剖析安娜內心行為變化的歷史內蘊,探究安娜悲劇的緣由。希望可以通過透視許多越時空的本質問題,研讀這個內蘊豐富的不朽形象,力求對人生能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關鍵詞】自我 本我 超我 安娜 人格 悲劇 在世界文學作品的女性畫廊里,有無數豐姿綽約、異彩紛呈的女性叛逆者形象:美狄亞、朱麗葉、娜拉、祝英臺、林黛玉、子君……其中卻有這樣一個女人:她雖然身為妻子、母親,卻沒有忠貞賢惠的美德,作為妻子,她背叛了自己的丈夫;作為母親,她放棄了神圣的天職。她做了別人的情婦,成為世人眼中的“罪人”。但當我們認真研讀了作品以后,不但不會罵她,也許還會原諒她,并且深深同情和贊美她—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爾斯泰筆下一位獨特的、奇異的女性,在世界文學長廊中閃爍著耀眼的光彩。一、壓抑的自我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