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541
蘇軾貶謫思想初探
[摘要]:貶謫經歷在蘇軾的一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本文以蘇軾一生的經歷為線索,從儒、釋、道幾個方面去分析,著重論述蘇軾在貶謫過程中思想發展的軌跡。[關鍵詞]:蘇軾;貶謫;儒;佛;道 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首詩可以說是他一生遷謫經歷的寫照。這樣的一生,在常人看來,無疑是坎坷而多難的,然而正是在這樣一條艱難曲折的路上,蘇軾走向了他藝術創作的最高峰! 一、神宗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是蘇軾一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自此以后,蘇軾開始了他的貶謫生涯。元豐二年八月,蘇軾初赴湖州任上不久,監察御史李定等人從其詩作中摘出與新法有關的詩句,說他諷刺新法,并定下“多條可廢之罪”。雖經多方營救,蘇軾還是在經過近5個月屈辱的審訊后才被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遭遇了宋代最大的文字獄,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心靈的創傷肯定是無以言表的。此時創作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這種孤寂無助心態的藝術體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殘月疏桐,夜深人靜,孤鴻驚起,獨自徘徊,一派冷清幽遠。幽人獨往來,可見心中惆悵;縹緲孤鴻,卻不知因何事驟然驚飛,這孤獨無助、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孤鴻形象,正對應了蘇軾初貶黃州時的處境和心態。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