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695
試論《西廂記》的語言藝術形象
[摘 要] 《西廂記》是中國古典劇領域的一部杰作,它的思想內容和精妙的藝術形象使這部作品七百年來一直雄踞“一流”寶座。作品的藝術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品的語言藝術,可以這樣說,運用什么樣的語言,作品就具有什么樣的藝術形象。縱觀全劇,劇作者對文化修養高的人物如張生、鶯鶯多用文雅的語言,而對于文化修養較低,性格粗豪或爽朗潑辣的人物,如惠明和尚、紅娘則多用口語俗語。如惠明和尚說:“非是我貧,不是我敢,知他怎生喚做打參,大踏步直殺出虎窟龍潭。……我從來駁駁劣劣,世不曾忑忑忐忐,打熬成不厭天生敢。我從來斬釘截鐵常居一,不似怎惹草拈花沒掂三。……”上述中有口語“打參”、“駁駁劣劣”、“忑忑忐忐”、“天生敢”、“沒掂三”,成語則有“虎窟龍潭”、“斬釘截鐵”、“惹花拈草”等。通過這些口語成語的運用,刻畫了惠明和尚天不怕地不怕的粗豪性格。這些成語俗語在曲辭中的穿插運用,既生動傳神地刻畫了人物性格,又使曲子通俗易懂并且瑯瑯上口,使全劇達到華美與通俗的和諧統一。[關鍵詞] 形象 語言 藝術 文采 華麗 精美 在我看來,表現在作品中的生活就是形象,因為形象不是別的,就是形式化了的生活,從這個角度出發,文學的特征便是語言。《西廂記》它代表了中國古代戲曲“文采派”語言藝術的最高成就,明朝初年評論家朱權稱其為:“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名,若玉環之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本文擬就《西廂記》里所表現的這種語言藝術,試論述一二,有不妥之處,請導師輔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