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799
簡論戲劇《茶館》的藝術特色 內容摘要:老舍的戲劇《茶館》戲劇打破陳規,沒有統一的事件,形散神不散,靠人物取勝而不靠“劇情”取勝。結構形勢別具一格,時代氣氛足,生活氣息濃,民族色彩濃,語言精煉。以極其普通的日常口語將他們的身份、性格展現出來;具有濃厚的北京口語的地方特征;劇中人物的對話常常十分簡短,卻在濃縮的語言中包含豐富的內容,三言二語便能寫出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畫出一幅幅生動的人物形象,充分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國民黨統治時期近五十年的歷史變遷,深刻表現了“埋葬三個時代”的主題。 關鍵詞:《茶館》 結構 語言 人物形象 一、老舍及及其作品《茶館》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1917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后曾任小學校長、中學語文教員等職。“五四”運動后開始文學創作。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中文講師。1930年回國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底回國。解放后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1951年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稱號。他的創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數量也很多。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二馬》、《駱駝樣子》、《離婚》、《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說《月牙兒》等。戲劇有《龍須溝》、《方珍珠》、《茶館》等。他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1957年發表并演出的《茶館》,代表了老舍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