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012
試論文本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意義[內容提要]:本文針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常見的對文本的意義的解讀偏差,通過幾個小案例剖析了幾種不尊重文本的形勢。同時,對文本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以及錯誤解讀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再思考,提出閱讀教學要尊重文本、避免誤讀的見解。從而明確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文本的真正意義。[關鍵詞]:閱讀教學 文本 對話 解讀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①課程標準把閱讀教學的本質界定為“對話”,這就意味著,“文本”是一個特殊的對話伙伴。也只有通過深入的對話,達到“物我合流的交響”,才能真正走進文本,賦予教材文本經生命。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善于和這個對話者“打交道”,致使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游離主題的對話”、“不具實質的對話”,“互不碰撞的對話”等問題,造成了課程資源的流失、浪費,具體表現在: 一、文本解讀存在的誤區 1、“解剖式閱讀”肢解了文本。 傳統教材觀把教材“神圣化”了,錯誤地把文本當成教本,文本內容當作教學內容,認為一篇課文講清楚了,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于是一堂課從文章的開頭到結尾,從文本的可講處到可衍生處,大大小小提出一二十個問題,一問一答,把對話當成了對答。這樣融會了作家生命感受的文章,就變成了枯燥的知識圖解,完整的課文被理性的解剖刀剖析得七零八落,從而讓文本失去了應有的魅力。 2、“表層化閱讀”曲解了文本。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