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281
簡論王小波《黃金時代》的審美追求[摘 要]《黃金時代》是王小波以文革時期為背景寫作的小說作品。他借助“性”這一工具,對“文革”的無序予以獨特的反抗與嘲諷,展示了作品詩意般的黑色幽默。“性”作為其主要內容,但它只不過是表面淺顯的東西,作品深層隱性的內容是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審美追求。震撼了現代人的心靈、啟示和拯救著那些失去精神家園的人們的靈魂。王小波通過男女性愛的描寫,對文革時期的政治權利給予尖銳的諷刺,在一片文化廢墟中鑄就了個人權利的“黃金時代”。[關鍵詞]歷史 性 權利 斗爭 王小波1968年至1970年在云南農場勞動改造,這一特殊時期的錯位經歷成為《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著名哲學家蒙培元先生認為:“如果說,傳統思維方式有一個最基本的特征,那么在我看來,這就是經驗綜合型的主體意向性思維。”其“根本特點,是主體以自身為對象的意向性思維,而不是以自然為對象的認識型思維,它從‘天人合一’的整體模式出發,導向了自我反思而不是對象性認識。”[ 蒙培元:《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征》,《中國思維偏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5月版]王小波通過敘述當時人們生存狀態的的荒謬,并透過故事描寫人類對人性的需求與大環境下對人性的壓抑。對文革時期的“樣板文學”予以批判,體現了王小波獨特的審美視角,并不從大環境對人物進行神化,而是用第一人稱寫出了文革時期人性的脆弱,知識分子的人格、尊嚴以及他們存在的價值。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