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513
論《水滸傳》招安的結局[摘要] 由于生活的困苦又被逼無奈,一些英雄豪杰聚義水泊梁山;“替天行道”大旗的樹立,使無數英雄投靠,武裝力量達到最高點;由于狹隘的“忠義雙全”及其歷史的局限性,最終走向招安投降的道路,造成眾英雄命運的歷史悲劇。[關鍵詞] 聚義 忠義 招安
施耐庵筆下的《水滸傳》中的宋江及眾英雄好漢的故事,曾經在我兒時就有很深的記憶,在我成人之后,再一次打開這部歷史名著仔細閱讀后,對這些英雄好漢招安后的結局黯然神傷。我想對《水滸傳》中的英雄們從起事聚義到招安后每一個人的悲慘命運,談一談他悲情結局的歷史必然性。 一、“義”字貫穿整部《水滸傳》之中 施耐庵、羅貫中(一說羅貫中是《水滸傳》后二十回的作者)在一百二十回的作品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聚義——忠義——招安 第一階段:第一回至第六十回作者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敘述了水泊梁山起義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突出的是“逼”和“無奈”,用不同人物的不同遭遇,勾畫出北宋時期社會生活的復雜面貌,也正因為如此,這些人物的舉動在當時才染上英雄的色彩。其中最為典型的林沖,他本是東京汴梁(北宋首都,現在的河南開封)的八十萬禁軍教頭,雖也有“屈沉在小人之下”的感嘆,但他處于中層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