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065
《一部“史詩”-論杜甫詩學思想》[摘 要]杜甫詩學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愿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郁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于變化,講求煉字煉句。 [關鍵詞]儒家思想 憂國憂民 忠君愛國 仁愛精神
一、對人民的深刻同情。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大膽表達人民的思想和要求 杜甫是偉大的寫實詩人,他的作品中既有深刻的現實生活的內容,大氣磅礴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和社會面貌,同時也以大量的抒情詩塑造了一個憂國憂民、深沉執著、百折不回的積極入世的老儒形象,這就是杜甫自己,但他不是迂闊的腐儒,而是具有多面的性格。以其長安時期的作品為例,他說“憑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廬”(《今夕行》),詩人赤膊光腳,繞床大呼大叫,這里所表現的是一個瘋狂的賭徒的形象;“儒術于我有何哉,孔丘盜跖俱塵埃”(《醉時歌》),這是杜甫酒后狂言的形象;“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病后過王倚飲贈歌》),這是貧病交加、幾成餓殍的杜甫形象;“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同諸公登慈恩寺塔》),這是杜甫登高臨遠憂國憂民的形象。通讀杜甫全部詩作后,我們更能感受到一個有性格、有感情、血肉豐滿的杜甫形象。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