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461
從《美國的悲劇》看德萊塞的現實主義 [摘要] ㈠了解德萊塞頑強追求真理、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精神。 ㈡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從美國社會制度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貧富鴻溝、拜金主義、 道德墮落等方面去理解這部小說深刻的社會內容。 ㈢小說塑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鮮明,心理分析細致,情節曲折,細節真實,體現出德萊塞創作的現實主義特色。[關鍵詞] 美國社會的貧富懸殊 美國生活方式 拜金主義 道德墮落 利己主義思想 西奧多·德萊塞(1871~1945)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描寫美國生活的極偉大的作家,為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開辟了新路。 德萊塞生于美國印第安納州的特雷浩特鎮。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極端貧困的環境中度過的。他沒讀完中學,16歲就獨自到芝加哥謀生,當過洗碗工、洗衣房工人、車站檢票員、小伙計等,也曾因失業而流浪街頭。偶然上了一年大學。這段艱苦的經歷,是他后來同情勞動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成為他創作的素材。 1892年,他成了《芝加哥每日環球報》的記者,以后又到不少城市當記者。長時期的記者工作,有助于他研究美國現實,也鍛煉了他的寫作才能。90年代的美國是“貧富鴻溝最深的國家之一” ①。德萊塞看到,美國現實是“殘酷和非正義的”,“幸福只不過是幻覺而已”,并不像當時流行的柔情現實主義文學所描寫的那樣美好。他揭露貧富鴻溝,為窮人鳴不平。他認為作家的責任是真實地反映生活,“真理怎樣,就怎樣宣傳”。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開始文學創作,他繼承了馬克·吐溫等現實主義作家的優秀傳統,尤其是學習了巴爾扎克的藝術經驗,大膽地揭露美國社會的黑暗面。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