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219
試論李白李賀詩歌中的“月”意象淺談[摘要]李白、李賀這兩位名垂千古的浪漫主義詩人,因時代、出身、個性和遭遇的不同,其詩歌意象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審美特征,而正是這一個個審美意象的差異,才造就了李白和李賀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而千百年來的文學創作也正是因為彼此之間的相似、相異才顯得多姿多彩,迸發出不息的活力。希望本文能為廣大喜歡李白李賀詩歌的讀者在閱讀是提供一點幫助,有助于進一步理解他們的作品內容,把握他們的情感基調及不同的審美內涵。[關鍵詞]李白 李賀 詩歌 月 比較 中國古典詩歌美學在詩歌藝術成就上注重于發現詩歌所營造的意境。而袁行霈先生認為講求境界固然能揭示詩歌藝術的精髓,也便于把握,但僅言境界仍過于籠統,于是他在進一步深入探尋中找到了“意象”。
一、李白詩歌中的月亮 唐代大詩人李白作為寫月的大師,其近千首詩中涉及到月亮的就有400多首,僅“月”意象就出現了336次。本文著重從月亮作為意象所營造出的意境和所含的象征意義來分析。李白在描寫月色時總是和水相伴而生,月或倒映在湖中或伴隨著大江溪流,月光水光交織在一起相映成趣。如《渡荊門送別》“遠渡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懸飛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寫月影映入江水中,象從空中飛下的明鏡,用“飛鏡”“海樓”形容月影和彩云,生動形......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