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753
論中國古代悲劇的“大團圓模式”
[摘要] 中國古代戲劇中的悲劇不同于西方悲劇,它體現的是一種悲情特點。悲情在中國古代戲劇作品主要表現為劇中主人公大多是社會結構和倫理道德體系中的弱者,同時戲劇沖突在戲劇的結尾處往往被處理為“大團圓”的模式。這里將從古典悲劇的原動力、結局的深層心理以及構成這種心理功能簡析中國古代悲劇戲劇的“大團圓模式”。[關鍵詞]中國古典悲劇 原動力 結局的深層心理 結局的心理功能 悲劇作為一種美的形態,是西方美學的重要范疇。從許多劇作的創作過程看,中國古典悲劇大團圓結局的模式,是經過漫長的歲月,由不同時代的不同作者、藝人、觀眾經長期的創作實踐,不斷演化,最后共同完成的。歷史上最大的震撼人心的悲劇,逐步演化為喜劇和正劇。大團圓結局至此完成,沒有一絲一毫的缺陷,圓得像十五的月亮。[1]一、中國古典悲劇大團圓的原動力 考察中國古典悲劇大團圓的結局,發現其中有著共同的規律,推動情節由悲轉喜的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開明皇帝恩賜團圓,清官平反冤獄得以團圓。這種結局在中國古典悲劇中占了最大的比重,最為普遍。中國十大古典悲劇中,就有《竇娥冤》、《趙。。。。。。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