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681
論杜甫詩中的憂國憂民思想
[摘要]: 本文試通過對愛國詩人杜甫生活朝代的社會背景、經過的歷史時期以及杜甫身上較為濃厚的儒家思想的仁愛精神來分析始終貫穿他詩歌的憂國憂民思想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以及后期是如何轉變的。[關鍵詞]:杜甫 仁政思想 憂國憂民 情感轉變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他出身于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忠君愛國是儒家的基本思想,而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有時確實“愚忠”到“每飯不忘君”的地步,但在多數情況下他是把忠君與憂國憂民聯系在一起的。他“日夕思朝廷”的目的往往在于“時危思報主”(《江上》),“濟時敢愛死”(《歲暮》),“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宿江邊閣》),他的胸懷,是遠非愚忠者所能比的,他的詩歌的思想核心就是儒家的仁政愛民思想。 杜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詩歌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當時極為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形勢多么險惡,都不能改變其報祖國、“憂黎民”的偉大志向。杜甫最大的理想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文》)。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民的罪行,必然懷有強烈的憎恨。這一點在不朽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他的詩筆多涉及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詩中洋溢著對統治者集團荒淫奢侈的諷刺揭露,對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以及對唐王朝潛伏危機的擔憂,至始至終.......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