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874
江郎何以才盡[摘 要]文壇素有“江郎才盡”之說,江郎即指江淹。此說首見于鐘嶸《詩品》,《詩品》云:“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后之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郎才盡。”從江淹現存文集來看,自齊武帝時起到淹暮年,江淹的確少有佳作,這也印證了其“才盡”之說。那么江淹何以才盡呢?“江郎才盡”是南朝歷史上重要的文學現象,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研究者多從文學風尚轉變的角度看待這一問題,這是很有道理的。一般認為江淹“才盡”發生在入齊以后,特別是永明年間,而這正是“永明體”詩興起、南朝文學風尚發生重大轉變的時候。不過對于這一看法,我認為還有必要做一些進一步的探討。 據曹道衡、俞紹初等學者的研究,江淹現存的詩賦文大多作于宋末,能確定作于永明年間的只有《郊外望秋答殷博士》、《銅劍贊》、《自序傳》等很少幾篇。不能排除有作品散佚的原因,但我覺得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江淹永明后確實很少創作。而且從各種情況看,我還認為,即使有少量作品,他的寫作風格基本上也沒有改變。總之,當永明文學時代到來以后,江淹始終沒有順應接受新的文學風尚并改變自己原來的風格,是可以肯定的。所謂“江郎才盡”主要就應當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筆者認為“江郎才盡”是由多方面的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