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704
《西游記》——中國的古典童話[摘 要]《西游記》受少年兒童歡迎與喜愛的原因,是因為它蘊含著極濃的神話色彩。針對孫悟空這一“童話形象”,具體地闡述《西游記》與童話之間的聯系。更深一層地以童話的一些理論為切入點,從不同方面分析《西游記》如從故事情節、環境以及人物的主要活動、夸張和反復手法的運用等。對《西游記》的成績作出肯定,尤其是對它為我國童話的形成與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予以贊頌。[關鍵詞]西游記 吳承恩 孫悟空 童話。
《西游記》這部古典文學名著,從它問世以來,就一直是廣大少年兒童的“恩物”。中國兒童之知道孫悟空,就猶如意大利兒童知道匹諾曹。《西游記》雖然不是特地為少年兒童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但童話的色彩卻極濃,如果我們從童話的角度來研究它,就會知道為什么《西游記》的故事、孫悟空的形象如此深得小朋友的青睞。可以這樣說,《西游記》從某些方面來看實則就是一部大童話,而且是深受小朋友喜愛的一部大童話。針對這一點,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說明。 一、 我們可以從孫悟空這一形象入手,去挖掘《西游記》的神話色彩。 《西游記》的主人公孫悟空,其實是吳承恩塑造出來的一個無與倫比的出色的童話形象。“只有從猴、人、神三者融合的特點上來理解孫悟空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才是完整的、全面的、深入的。”[ 1、胡光舟,《吳承恩和<西游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 2、宋彤,《論<孫悟空>》,安徽師大學報,1978年,第1期 3、姜威等,《吳承恩與<西游記>的故事》,民間文學,1984年3月]這是《西游記》研究中的一種極其中肯的意見。我們不僅應當這樣去理解孫悟空,還應當進而認識到神性、物性、人性的統一正是童話形象的特征。童話形象除了常人體外,還有擬人體和超人體兩種。作為擬人體的童話形象,無論其原形是什么,它在童話中出現時,必須一方面具有本來的物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它所比擬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二者應達到高度的融洽與和諧。如童話大師安徒生筆下的“錫兵”、“縫針”和“丑小鴨”,我國童話作家葉圣陶筆下的“稻草人”、“石像”等都是這樣的童話形象。而作為超人體的童話形象,又總是能達到神性和人性的有機融合,如西方童話中經常出現的女巫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