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955
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詩歌教育[摘 要]中國詩歌,尤其是古代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有著精深的文化內涵和極大的教育作用,一直以來都備受推崇。然而,在以追求升學率為目標的應試教育背景下,在片面強調語文工具性的前提下,中學語文教學常常將詩歌置于學生的視野之外,詩歌教育長期得不到重視,這對于有著如夢如詩的青春年華的中學生來說,將不利于他們的人格的全面發展。為改善這種狀況,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運用了大量的篇幅闡述了有關詩歌教育方面的內容,并在新試行的中學語文教材中加大了詩歌教育方面的比重,以期能打破應試教育的抑制和束縛,從而完善中學語文教學。本文試圖通過闡述中學語文詩歌教育的重要作用,從語文教師、學校、家庭、社會等角度對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詩歌教育提出一些建議。[關鍵詞]中學語文 古代詩歌 詩歌教育 一、中學語文教學應重視詩歌教育 1、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詩教現狀 詩歌是文學之母,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是語言藝術的尖端,也是最高的抒情藝術。朱光潛曾說“詩比別類文學謹嚴,較純粹,較精微。……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文學。” ①詩教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純正高尚的文學趣味,使之具有一定的文學修養。然而審視我們現在的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詩教現狀卻讓人堪憂。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②然而,回想自建國以來到現今的中學語文教學狀況,人文性一直未受到重視,語文的工具性仍然是擺在首位的,廣大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依然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語文的工具性,為升學鋪一條康莊大道,而不是充分地發揮語文的人文性,以此來讓學生認識體驗生活,養成獨特的審美情感,這是最大的問題之所在。具體而言,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1)語文教材選詩觀念陳舊 近來語文教材的編排和編選重思想教化而忽視生活趣味;重知識積累而忽視藝術審美;重傳統理念而輕視文化的融合;重教材示范而輕視表達熱情。面對教材時,學生們“聽”的任務取代了參與的興致,“學”的負擔替代了心領神會的樂趣。這樣一來,詩歌中原本極富情趣的那一面被抹殺了,詩歌教學便不可能走出教授式的被動局面。 (2)詩教課堂單調刻板 教師占據三尺講臺,從時代背景到作者簡介,從內容分析到寫作特色,教師都一手包攬,而學生始終站在作品和講授的外圍,只是負責聽、記和讀就夠了。教師很少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尋找并打開進入作者心靈世界的精神通道,讓學生通過文本與作者交流情感或碰撞思想。詩歌教學應尊重學生個性和主體意識,讓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對詩人及作品的獨特感悟和體驗,發展學生的個性,健全人格。然而,僵化的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個性與活力,使學生喪失了學詩的樂趣,以致中學生從心理上排斥詩歌,不喜歡上詩歌鑒賞課,也讀不懂詩歌,詩歌中潛在的人文內涵也就得不到挖掘。 (3)詩歌被排斥在寫作之外在我們的中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詩歌常常被排斥在外,老師往往不教學生寫詩,不讓學生寫詩。高考作文中也總是一句“詩歌除外”。無情而殘忍地扼殺學生們的詩心、詩情,不考慮她們愛詩如詩的年齡,把他們踢出詩歌的大門。這不僅違背了中國這樣一個非常重視詩教傳統的文化背景和傳統語文教學的優長,也讓人有點莫名其妙。“難道跨入21世紀之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