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863
論《水滸傳》的忠義觀 [摘要]《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體小說,全書歌頌了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全義、大忠大義”的英雄事跡。通過對官逼民反的農民運動的詳細描寫,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場的腐朽和黑暗,以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忠”和“義”從來就是中國古代儒家倫理觀念中的重要范疇,《水滸傳》的作者借忠義大旗抒發了對現實生活狀態的不滿以及對當朝統治者的討伐和鞭笞。然而,受封建倫理道德思想的頑固影響,作品最后終究還是走回尊君報國,招安納降的正統之路上來。作者的忠義觀雖然反應了庶民階級樸素的人性主義忠義觀,但仍舊未超脫時代局限,終究淪為為封建統治階級傳教的工具。[關鍵詞]忠義 宋江 水滸 俠義 情義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體小說,它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好漢聚義梁山,替天行道,后來接受統治者招安的故事。整篇小說以忠義思想為核心,塑造出了宋江、武松、魯智深、林沖等一大批生動鮮活、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的人物形象,一直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一、詮釋何為忠和義 “忠”和“義”一直以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就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儒家宣揚的六德即為“智、信、圣、仁、義、忠”。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大學》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水滸傳》正是儒家思想熏陶影響下的產物,它所宣揚的忠義思想完美的詮釋了封建儒家道德觀念的核心內涵。由于特定的歷史和社會局限性,全書表達的忠義觀以現代的眼光看來略顯狹隘,甚至與原旨相悖。但是這并不能影響我們以古人的眼光對文中所期望表達的大忠大義理念的欽佩和鑒賞。 在宋朝那個特定歷史環境下,外有強敵肆虐,內有奸臣當道,百姓迫切希望出現一支能夠抵御外敵侵略,平定內部貪官亂寇的忠義部隊出現,輔佐朝廷。這代表了一種樸素的忠義觀。他代表了農民階級的愿望和要求,是對地主階級和統治階級橫征暴斂的強力反抗。他們提出了“劫富濟貧,大碗喝酒,大秤分金”的樸素平均主義,體現了狹隘的小農意識。 “水滸”中的忠和義 《水滸傳》中的忠義思想貫徹小說進程始終,在故事發展的不同階段側重各不相同。聚義梁山之前快意恩仇的俠義,聚義梁山后八方結拜的情義,納降招安后護國安民的忠義......水泊梁山眾好漢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感天之“忠”,動地之“義”。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