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206
關于大學生就業心態的剖析摘要:大學生是建設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承載著社會和父母的社會壓力與高度期望。但因其社會經驗有限,對自己的未來就業充滿不確定與盲目心里。他們對自我的期望值較高,成功的趨利心里較強,不能準確訴認識自己。在對大學就業心態調查的分析中了解到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與存在的問題。 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國家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需要的人才結構在不斷變化與調整,這給學校鐵專業教育提出挑戰,也給在校大學生帶來沉重的就業心里壓力。社會緊缺人才已成為很多高考學子選擇專業的標桿。很多大學生在大一就開始了對就來的高度關注。激烈的社會競爭趨勢加劇了大學生就業的緊張心理。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心態 1、 我國大學生就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從2008年開始我國勞動力市場管制逐漸強化,但由于金融風暴的發生,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并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基本形勢。2009年全國大學生就業率達68%,同比基本持平。在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和就業帶來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在社會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崗位需求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下,今年高校畢業生總數比2008年增加52萬,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畢業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初見端倪之時,中國政府就明確提出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并專門下發《關于加強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出臺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入伍服義務兵役等七方面重大政策。中央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相繼出臺了具體措施。盡管如此,高校的就業率和還是很低,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工作依然面臨嚴峻的挑戰。 2、大學生擇業存在以下心理誤區 (1)急功近利。這是大學生擇業時最為常見、最難避免的一個心理誤區。它是指大學生在擇業時一味地追求那些經濟收入豐厚、社會聲望較高的職業和向往經濟發達、生活環境優越地區的心理傾向。大學生擇業的這一心理傾向,也為近年來諸多關于大學生擇業行為的調查報告所證實。調查表明,大學生擇業時選擇的單位性質依次為外資企業(28.27%)、合資企業(13.84%)、事業單位(13.72%)、國有企業(13.6%)、黨政機關(6.34%);大學生選擇單位所在的地區依次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廣州(6.85%)、大連(5.01%)。 首先,這些被大學生首選的地區的職業崗位畢竟有限,不可能滿足大學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學生的自身條件也各有差異。這些為大學生普遍向往的職業,卻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業的最佳選擇。 (2)消極依賴。指大學生在擇業目標選擇上、在面臨擇業競爭時,期盼依賴家人、親朋好友、國家、學校和老師幫助的一種心理傾向。這一傾向與大學生的自身成長經歷的局限性是分不開的。大學生畢竟只是經歷了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職擇業的經驗,僅擁有較為簡單的與家人、朋友、老師的社會關系。在突然要面對重大的人生選擇時,就難免產生一定程度的依賴心理,但如果不設法消除這種依賴性,對大學生就業是十分有害的。 (3)情緒波動。大學生擇業過程中在情緒上出現異常波動,較多的表現為焦慮、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極的情緒狀態。一項大學生擇業前情緒狀態的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擇業前抑郁焦慮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慮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則低于男生。造成大學生擇業前情緒波動和異常的原因主要有,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缺乏自信和足夠的承受壓力的能力、戀愛困擾、家庭背景等。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