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230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經濟地位與日俱增。中小企業經營規模雖然不具有優勢,但是正式因為中小企業的規模小,能及時應對市場的變化,從而在增加就業崗位、推進技術創新、擴大產品銷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大型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依托。目前,我國企業中99%以上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對我國GDP的貢獻超過了6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50%,創造了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擁有66%的專利發明。但與其創造的財富不成比例的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始終困擾著中小企業主,融資困難嚴重的制約了企業的自身發展同時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如今,在中小企業聚集的溫州正在經歷著有史以來融資最為困難的歲月,使得全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重新浮出水面。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據《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所述:“融資是指為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采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為取得資產而集資所采取的貨幣手段。”而我國對融資的理解一般為資金的融通。對于中小企業融資來說,可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這兩類。 (一)、中小企業內源融資 內源融資是指企業不斷將自己的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抗風險性等特點。中小企業大都使用內源融資,將自身的積累用于企業的建設,這樣做可以降低成本,不用向外支付利息。在外源融資困難的情況下,內源融資是企業資金的重要來源。根據企業資金來源的調查顯示,自身積累、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發行企業債券、募集股份5種融資方式分別占企業總數的86%、76.7%、52.9%、3.5%和11.4%。這說明了,在我國中小企業中,內源融資是企業最重要的融資方式。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規模的擴大,有時單純依靠內源融資很難滿足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這使得企業不得不進行外源融資。 (二)、中小企業外源融資 外源融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閑置資金,使之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外源融資對企業的資本形成具有高效性、靈活性、大量性、集中性等特點。外源融資又可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包括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間接融資包括民間借貸、銀行貸款、商業信用融資等方式。當中小企業內源融資不足的情況下將采取外源融資,可是想取得外源融資是十分困難的。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還不發達,上市門檻很高,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少、管理不規范,所以想要上市融資很困難。雖然現在已經有了中小企業板塊,國家也有相關政策幫助中小企業上市,但是上市的手續及準備過程十分復雜,對于急于需求資金的中小企業來說,這個等待的過程十分漫長,一般為經營狀況較好的中小型企業才選擇上市,所以上市的中小企業數量還是很有限。大多數中小企業不具備上市條件,以及投資者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和期望不高,造成了中小企業進行直接融資很困難。 在間接融資中大多數中小企業傾向于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這兩種方式進行融資。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有規模小、頻率高、時間急、風險高的特點,而銀行對風險有極高的敏感度,給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大,貸款后管理成本高,造成銀行借錢給中小企業的意愿較低。銀行更傾向于貸款給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這樣可以降低銀行的風險保證銀行的收益。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調查顯示,目前全國19家主要銀行中,5000萬以上的大客戶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例約為60%,而中小企業一般需要的二三十萬到百萬的小額貸款則很難獲得銀行的支持。據統計,我國300萬戶中小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支持的僅占10%左右。由于銀行惜貸,使得一部分中小企業轉向民間借貸市場。民間借貸市場的特點是資金充足,利息高,管理不規范,甚至有一部分為高利貸。目前,民間借貸的年利率高達120%,中小企業用民間借貸融資無疑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所以,我國中小企業在創業初期,以自有資金和民間融資為主,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和實力后,以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為主的融資模式。 總的來說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為,融資渠道單一,內源融資為主要融資方式,外源融資困難且成本較高。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原因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可以分為社會外部原因和自身原因。 (一)、融資難的社會外部原因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社會因素首先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缺乏完整的政策體系來保護中小企業融資。雖然政府不斷的提出一些政策來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但具體操作起來大都沒有什么成效,無法從根本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國家的政策更多的傾向于大型企業與國有企業,使中小企業處于不利的地位,缺乏公平的競爭環境。 直接融資渠道不通暢阻礙了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尚未成熟,進入資本市場的門檻較高,有許多硬性的規定。而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資金少,無法達到上市的硬性指標,我國雖然針對中小企業設立了中小企業板塊,但由于尚未發展完全,使許多中小企業不得不放棄進入資本市場融資的想法。而中小企業又達不到發行債券的額度,所以也只能放棄債券融資的方法。 銀行的穩健經營原則使中小企業遭遇到了銀行的惜貸。中小企業的規模小、資金需求少、風險高,自然不符合銀行的安全性原則。我國商業銀行更加偏好貸款給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造成了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不差錢而中小型企業吃不飽的景象。加之近來的金融危機,國家貨幣緊縮政策的實施,存款準備金率的一再提高,致使銀行對中小企業惜貸的情況更加嚴重。造成中小企業得到正規銀行貸款的比例僅為10%左右。 我國缺乏完善的信用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在我國,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發展還不完善,目前,雖然全國有各類中小企業擔保機構3700多家,但仍然不能滿足我國中小企業的擔保需求。缺乏信用擔保機構,致使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 (二)、融資難的自身原因 中小企業融資難與自身因素密不可分。首先,中小企業信用等級普遍較低,這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據中小企業集中的浙江、江蘇兩省的有關調查,中小企業信用等級60%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一般來說,信用等級在AA-級以上的企業是銀行支持的對象,A+級和A級企業也適度支持,A-級企業嚴格控制,BB級以下企業銀行退出支持。因為企業的信用差會增加銀行貸款的風險,所以銀行對于企業的信用等級有著嚴格的要求。 其次,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過高,中小企業的失敗率較高,中小企業的存活率平均為3年。而銀行穩健的經營原則,安全性、流動性、贏利性是銀行貸款的基本要求。中小企業的高失敗率顯然不符合銀行的原則。高失敗率同時也降低了企業的信用等級,制約了企業的融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