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物流業的發展前景 一. 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在當今的航運界里,物流是一個比較時髦的詞匯,在西方的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中,設有物流專業。在近四十年中,物流作業涉及一個企業以上的情況變得較為突出。內部生產程度降低以及隨之產生的內部物流減少的結果,使得為了滿足許多不同服務要求,供給鏈中所有成員的計劃功能和作業要求必須協調一致。但是現今世界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還很不平衡。西方一些國家的物流產業發展較快,出現了一些以專門從事某一類產品物流的物流公司,如專門從事對時間要求較高的快遞業務的公司、專門從事展品物流業務的公司以及專門從事高價值產品物流業務的公司等等,這些都是物流業的代表。而亞洲和非洲國家的物流業發展卻相對較慢,雖然出現了許多所謂的“物流公司”、“物流中心”,但實際上大部分都是一些貨運公司,其設施最多不過是一些集卡、場站、倉庫等倉儲、運輸方面的基礎設施,從事的僅僅是物流中的運輸環節而已,尚未具備從事真正意義的物流業所需的基本條件。 當前物流公司一般以以下三種形式存在: 綜合物流(Integrated Logistics)這類物流企業本身就是某一運輸區段的承運人,為了鞏固其業務地位和市場份額,他們紛紛向原先產業的上下游擴展,增加服務內容,提供全程服務,構筑綜合物流體系。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這類物流企業本身不是運輸企業,或只提供一些短途運輸,但他們擁有物流運輸所需要的一部分硬件設施,如倉儲設施,他們通過同時與貨主和運輸商簽訂運輸合同來提供物流服務。 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s)這類物流企業認為物流的關鍵不在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而在網絡的建議和信息的流轉,因此他們以和各種倉儲、運輸和簡單加工企業簽訂合同來保證為委托方提供物流服務。這類企業在經營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并且由于不具體管理設備的使用和維持,因此能更加集中精力來注重提供服務質量。綜合這些物流企業的發展階段和經營特點,當前的物流產業發展具有如下特點: (1)產業處于發展期。雖然物流的概念早在本世紀50年代就已經提出來,但物流真正發展起來還是最近10年的事情。近年來,物流銷售迅速增長,物流概念已為大多數企業所接受。同時,由于市場前景的看好和利潤機會的增多,吸引了大批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尤其是運輸企業和運輸代理企業,他們不斷引入新的產品特點,進一步擴大了市場,整個產業處于發展階段。 (2)服務標準尚未統一,服務品牌尚未建立。物流服務尚處于發展期,各種不同的物流企業不斷進入市場,由于各個企業的不同背景以及對物流的不同認識,他們的產品也呈現不同的特點,尚未形成基本統一的服務標準。 (3)法律規范還未到位。目前,尚沒有一個關于現代物流(國內或國際)的法規或規則來規范物流服務的提供者和顧客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4)信息作用日趨增強。在物流發展的今天,物資在流通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信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包括每種物資到達每個地點的時間和數量、離開每個地點的時間和數量、在途時間和數量、生產量和需求量等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對整個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物流的走勢
世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末期,尤其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世界物流業持續10年保持了每年20%-30%的高速增長,從而一舉上升為與高科技、金融業并駕齊驅的三大朝陽產業之一。全球物流業的發展水平首推發達國家,而在發達國家中又以美國和日本物流業的發展尤為突出。我們通過一組數據來看看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城市貨運空載率高達60%;貨運倉儲是美國的5倍;生產企業為產品儲存、運輸支付的費用約占生產成本的30%-40%;工商企業自有運輸工具的空駛率高達40%;大部分物流企業是由原先的倉儲、運輸企業改造而來;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場中所占份額僅為18%(日本和美國分別是80%和75%)。可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水平是相當滯后的,這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我國物流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將我國物流行業會展推上了發展的快車道,自2001年以來,全國各種類型的物流行業會展多達三、四十個,而且呈逐年遞增的發展態勢。總的來看我國物流行業會展的發展呈如下趨勢: 1、展會的數量持續增長。目前物流業在我國的發展得到宏觀、微觀兩個層面的重視,從宏觀方面來看,物流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從微觀上來看,物流已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得到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的支持,我國物流行業會展的數量必將會有大的突破。 2、展會的專業化、國際化水準逐步提高。主要體現在分區布展;展會服務水平的提高;展會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和網上會展的發展等。 3、向著專業物流會展的方向發展。如中國物流園區招商投資洽談會、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第三方物流發展研討會等。 4、國際、國家和地區級的物流會展同時并存。 物流行業會展拓寬了中國物流業利用外資及博采世界各國先進技術的渠道,為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推進物流科技進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必將對中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產生強勁的推動力。 三.我國物流的狀況
現代物流不僅單純的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制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 我國物流業近幾年得到很好的發展。 200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8.4萬億元,同比增長29.9%(按現價計算),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同期GDP的增長速度2004年GDP總量與物流總額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數為2.8。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為32.5萬億元,同比增長30.2%。物流總值高速增長,表明經濟增長對物流需求越來越大,經濟發展對物流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 2005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約為48萬億元,同比增長25.4%,增幅雖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處于快速增長區間。2005年我國物流業增加值為1.2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增幅高于上年。2005年,我國物流費用占GDP的比率為18.5%。我國現代物流整體規模擴大,發展速度加快,運行效率提高,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更加明顯。 2006至2010年,中國南方國際現代物流中心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功能將形成;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再下降3%;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場的比重達到23%。到2010年,全球80%的海運出口市場,都將集中在大陸。 物流在國民經濟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以整合交通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而成一體,實現企業與社會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物流業與互聯網經濟一起被人們當成"新經濟"的重要內容,被廣泛地稱作第三利潤源泉。 四.我國物流業發展前景
現代物流不僅單純的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制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 我國的現代物流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國際上許多企業家近年采取合資或獨資形式進入我國物流市場,已經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隨著中國入世過渡期的基本結束,中國分銷業的市場會進一步對外開放,外商投資商業流通領域在股權比例、地域和數量上的限制都將取消,國外大型商業資本會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這必將進一步改變國內流通領域的競爭格局,引發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流通企業將面臨新的挑戰。 推進現代物流發展的工作思路: 一是加強連鎖企業內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和管理。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考慮市場需要和生產流通的發展趨勢,合理確定配送中心的建設規模和水平,加強對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逐步實現倉庫立體化、裝卸搬運機械化、拆零商品配貨電子化、物流功能條碼化、配送過程無紙化,并建立自動補貨系統,為連鎖企業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體系。 二是整合物流資源,建設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企業。通過資產聯合重組和專業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特別是與批發企業和儲運企業改組、改造相結合,打破行業界限和地區封鎖,有計劃、有步驟地完善和發展社會化的物流企業,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為他們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務,同時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支持。 三是積極組織生產資料分銷企業完善服務功能。要為生產企業提供原輔材料及零部件的配送業務,逐步建立鋼材剪切加工、混凝土、玻璃加工、日用化工產品、食品等專業化加工配送中心,不斷擴大配送品種范圍,力爭建成提供大規模、多品種、高效率服務的物流配送體系。 天津、香港、臺灣三地現代物流研討會日前在南開大學閉幕。與會專家認為,我國的現代物流市場規模巨大,應當把現代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富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和最大的消費市場,許多跨國公司有意將制造中心或采購中心轉移到我國,我國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面向全球生產和經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快速、機動、便捷、高效的現代物流系統作為支撐。 據國家經貿委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從加快建立全社會現代物流服務體系著眼,國家經貿委近期要研究制定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編制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規劃,同時組織制定物流標準化的工作。政府部門將清除政策、體制、法規上的種種障礙,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物流標準化體系,為中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