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9599
未 成 年 人 犯 罪 的 預 防[摘要]在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的刑法和有關刑事法律所規定的犯罪行為。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和犯罪預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然而,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卻呈上升趨勢,而且出現了團伙化、暴力化、手段成人化、年齡低齡化等新特點,已成為危害社會治安的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事業。如果一個國家、民族對未成年人的事情關心不夠,使未成年人犯罪長時期地不斷增加,那么,這不僅使這些犯罪人本身受到了傷害,而且這種情況還會對國家、民族的未來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影響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所以,未成年人的問題不僅是減少犯罪的根本出路,同時也是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未來的事業。因此,要使明天的犯罪減少,就要做好今天的未成年人的犯罪預防工作。減少犯罪人、減少犯罪意識的形成,最好的時機是在年紀小的時候,年紀越小時機越好。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未成年人的犯罪預防工作顯得十分必要。
[關鍵詞]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預防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點 (一)從案件類型來看,搶劫犯所占比數增勢最為明顯。 少年搶劫犯所占比數增勢最為明顯,其增長速度已超過其他案犯所占比數增長幅度的總和。 (二)從性別特征上來看,男性占絕大多數,女性也在逐步上升。 據調查統計,90年代新收押少年犯中男性占96-99,女性占1-4,但近年來少年女犯絕對數量有所增加,2002年比1993年增長了14。 (三)從年齡特征上來看,低齡化趨勢明顯。 隨著我國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年的身體發育越來越快,生理發育成熟相對提前,犯罪年齡亦呈提前之勢。少年犯罪日趨低齡化實在令人擔憂。 (四)從捕前身份來看,農民和社會閑散人員居多,75左右的是中小學輟學生。 據調查統計,在押的104名捕前系在校中學生的暴力型少年犯中,69名是在寒暑假期間犯罪的,77名承認自己在校時厭惡學習成績較差,36名承認自己在犯罪前就有違法劣跡行為。可見,抓好中小學生寒暑假期間管理教育,抓好“雙差生”的轉化教育,對于預防少年犯罪十分重要。 (五)從犯罪作案動機上來看,具有瘋狂性的特點。 從少年犯罪動機形成和起因來看,只有少數慣犯或連續作案以及團伙實施犯罪時具有預謀,而多數在犯罪作案前犯罪意向不明顯,犯罪動機形成帶有明顯的情景性,即大多是在遇到外界事物刺激,理智失去控制,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實施犯罪的,屬于突發性犯罪。要十分重視研究輟學和犯罪的關系問題,這也是各方面做好預防工作的重要切入點。研究發現,未成年人犯罪一般都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前奏”,而帶有普遍性的現象是絕大多數都伴有輟學。家庭、學校、社會方方面面聯起手來,共同關注這類孩子,有效地解決輟學問題,不僅對教育是個貢獻,尤其對于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個極其關鍵的突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專業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