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444
法律與民意及民俗——對《民法通則》公序良俗原則的再認識 [摘要]:我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通過幾十年來的循序漸進的立法方式將人民的利益與意志寫進了法律文本之中,構建了社會的正義公平秩序。但在法律的實踐之中往往會面臨社會效果的評價,往往會觸及最普通 最基層民眾的道德習慣和情感因素。或許這些評價,道德習慣,情感因素正體現了公序良俗原則的精神,但民意 民俗 民情怎樣才能正確地入法,法律及司法工作也需要改革與發展才能更好地推進民主法制的建設,圍繞這些方面的內容本文寫下一些淺顯的思考。[關鍵詞]:公序良俗 民意民俗 民意的入法 司法改革
“舊事物只是表層在腐爛,而它的根須卻在土壤內埋得很深,并且在不斷萌發著新芽。這些新芽只是在那些生活步伐迅速,生活矛盾沖突激化的地方才能枯萎。 個案判決帶來的思考:四川省瀘州市發生過這樣一個轟動全國的案例:一名黃姓男子通過遺囑方式將自己的全部遺產都留給情人張某,但其合法妻子實際占有財產,張某將其妻告上法庭。法院經過審判作出判決,認定黃某的立囑行為違反民法通則的公序良俗原則,應為無效,張某不能繼承黃某遺產。判決出來后,引起極大的爭議:普通民眾認為判決正確合理,而在一些法律界的學者 專家等法律人士為這樣的判決是“法盲”式判決,并且破壞了法制的建設。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專業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