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通信論文編號:TX139 字數:11640,頁數:39
目 錄
第1章 系統設計平臺簡述-----------------------------3 1.1 MAX+PLUS II軟件簡介---------------------------------3 1.2 QuartusⅡ中VHDL的使用-----------------------------------4 1.3 VHDL源程序的基本結構-------------------------------------11 第2章 數字基帶信號-----------------------------------12 2.1數字基帶信號的碼型設計原則--------------------------------12 2.2數字基帶信號的常用碼型------------------------------------13 第3章 基帶信號編碼的建模與設計---------------------16 3.1 AMI碼 --------------------------------------------16 3.2數字雙相碼(Digital Biphase Code )-----------------------19 3.3 CMI碼----------------------------------------------------20 3.4 HDB3碼 --------------------------------------------------21 第4章 結束語-----------------------------------------31 參考文獻----------------------------------------------32 附 錄 1.AMI的VHDL編碼程序-----------------------------------------33 2.雙相碼的VHDL編碼程序--------------------------------------34 3.CMI的VHDL編碼程序------------------------------------------34 4.HDB3碼的VHDL編碼程序--------------------------------------35 致 謝-------------------------------------------------39
序言
數字基帶信號的傳輸是數字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數字通信系統傳輸中,無論是數字信源的信號,還是模擬輸入信號經過編碼后形成的數字信號,一般來說都不一定適合信道傳輸。許多信道不能傳輸信號的直流分量和頻率很低的分量;為了適應這種信道特性,需要將數字信號中的直流分量和頻率很低的分量除去。為了使發送的信號的頻譜和信道的傳輸特性相匹配,也常常對信號做某種轉換。常在實際傳輸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波形和碼型來表示信號。因此信號在傳輸前要經過編碼的處理。在數字通信中,有些場合可不經過載波調制和解調過程,而對基帶信號進行直接傳輸。為使基帶信號能適合在基帶信道中傳輸,通常要經過基帶信號變換,這種變換過程事實上就是編碼過程。為了適合信道傳輸,編碼后的數字信號還要經過一些處理。除了采用一些波形外,還要進行碼型的變換,將編碼后的消息碼變成適合傳輸的碼型。對于傳輸碼型,有如下一些要求: 無直流分量和只有很小的低頻的分量; 含有碼元的定時信息; 傳輸效率高; 最好有一定的檢錯能力; 適合各種信源,即要求以上性能和信源的統計特性無關。 本次的基于VHDL語言的基帶線路碼產生電路仿真的設計,就可以通過對基帶信號進行相應的編碼,實現信號發生器的功能。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電子通信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