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TX417 論文字數:23439,頁數:71
第一章 概論
1.1 GPS的發展史 五十年代未,原蘇聯發射了人類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美國科學家在對其的跟蹤研究中,發現了多普勒頻移現象,并利用該原理促成了多普勒衛星導航定位系統TRANsIT的建成,在軍事和民用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是導航定位史上的一次飛躍,我國也曾引進了多臺多普勒接收機,應用于海島聯測、地球勘探等領域。但由于多普勒衛星軌道高度低、信號載波頻率低,軌道精度難以提高,使得定位精度較低,以滿足大地測量或工程測量的要求,更不可能用于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為了提高衛星定位的精度,美國從1973 年開始籌建全球定位系統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在經過了方案論證、系統試驗階段后,于1989年開始發射正式工作衛星,并于1994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GPS系統的空間部分由21顆工作衛星和3顆在軌備用衛星組成,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地面高度為20000余公里,軌道傾角為55度,扁心率約為0,周期約為12小時,衛星向地面發射兩個波段的載波信號,載波信號頻率分別為1575.442兆 赫茲(L1波段)和1227.6兆赫茲(L2波段),衛星上安裝了精度很高的原子鐘,以確保頻率的穩定性,在載波上調 制有表示衛星位置 的廣播星歷,用于測距的C/A碼和P碼,以及其它系統信息,能在全球范圍內,向任意多用 戶提供高精度的、全天候的、連續的、實時的三維測速、三維定位和授時。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1 1.1 GPS的發展史 1 1.2 GPS組成 2 1.3 GPS的特點 4 1.4 GPS 政策及系統發展趨勢 4 1.5 課題介紹 5 第二章 GPS導航定位原理 1 2.1地心地球固連(ECEF)坐標系 1 2.2 GPS信號結構 1 2.2.1概述 1 2.2.2 GPS傳輸信號分類 2 2.2.3 最長線性移位寄存器-m序列 3 2.2.4 C/A碼的產生 3 2.3 GPS衛星的導航電文 6 2.4 GPS定位原理 6 2.5 多普勒頻移 8 2.6 GPS信號的自相關性 8 第三章 MATLAB 仿真工具Simulink 10 3.1 Simulink 簡介 10 3.2 創建仿真模型 10 3.2.1 Simulink的安裝 10 圖3.1 simulink的安裝 10 3.2.2 運行Simulink 11 3.2.3 Simulink簡單模型的建立 11 ► 簡單模型的建立 11 (1)建立模型窗口 11 (2)將功能模塊由模塊庫窗口復制到模型窗口 11 (3)對模塊進行連接,從而構成需要的系統模型 11 ► 模型的特點 11 (1)在SIMULINK里提供了許多如Scope的接收器模塊,這使得用SIMULNK進行仿真具有像做實驗一般的圖形化顯示效果。 11 (2)SIMULINK的模型具有層次性,通過底層子系統可以構建上層母系統。 11 (3)SIMULINK提供了對子系統進行封裝的功能,用戶可以自定義子系統的圖標和設置參數對話框。 11 3.2.4 模塊庫 11 3.2.5 連線 12 3.2.6 信號標簽 12 3.2.7 創建子系統 12 3.2.8 保存及結束仿真 13 3.3 使用菜單命令進行仿真 13 3.3.1 Simulation 13 3.3.2 用命令行進行仿真 14 3.3.3 仿真結果分析 14 3.4 S-function的編寫 15 3.4.1 M文件S函數的編程環境 15 圖3.2 M文件編程環境 16 3.4.2 S-函數的基本概念 16 3.4.3 M文件S-函數 17 第四章 GPS L1信號仿真 1 4.1 仿真的第一部分-擴頻 1 4.2 仿真的第二部分-調制 3 4.2.1 調制簡介 3 4.2.2 調制的仿真實現 4 4.2.3 BPSK子模塊 6 4.2.4 10KHz的多普勒頻移子模塊 7 圖4.6 多普勒頻移子模塊 8 4.3 仿真的第三部分-自相關仿真 9 4.3.1 第一部分 9 4.3.2 第二部分 10 第五章 仿真結果及分析 10 5.1 L1信號的數據流 11 5.2載波的波形圖 11 5.3 轉換后的數據流 12 5.4 L1信號的BPSK數據流 13 5.5 L1信號的波形圖 13 5.6 (+10KHz)的多普勒頻移 14 5.7 L1信號的頻譜 14 5.8 C/A碼信號的自相關性 15 結束語 1 參考文獻 2 致 謝 3 附錄Ⅰ:英文文獻 4 Introduction to Serial Communication 4 Asynchronous and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4 Duplex Communication 5 Flow Control Methods 5 A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 Protocol 6 The RS-422 Serial Interface 8 附錄Ⅱ:譯文 11 串行通信的介紹 11 附錄Ⅲ:程序 16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電子通信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