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488
試論市場經濟作為改革目標的戰略意義 [摘 要]改革使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壯大,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深遠的戰略意義:有利于擺脫舊體制束縛,重構社會主義新型經濟關系;進一步加快我國經濟建設發展步伐;有助于發展社會主義和再造社會主義優越性。[關鍵詞] 市場經濟 改革目標 戰略 意義 改革,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重大舉措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將市場經濟作為改革目標,這有利于擺脫舊體制束縛,重構社會主義新型經濟關系 鄧小平同志說:“我們各級領導機關,都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規章,放在下面,放在企業、事業、社會單位,讓他們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處理,本來可以很好辦。但是統統拿到黨政領導機關、拿到中央部門來,就很難辦。”[ 《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28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長期以來,我國舊的領導體制的弊端,是權力過分集中,黨政企關系上存在著黨政不分、政企不分。政府機關對企業統得過死,使企業缺乏應有活力。 如何解決人人是主人,人人又不當主人,人人又當不了主人這種見怪不怪的現象?我認為,只有將市場經濟作為改革目標,才能理順體制關系,才能使我國國民經濟起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所謂體制問題,實際上是權力劃分、權力執行和權力制衡的問題。權力劃分得恰當,才能保證有效行駛,才能保證經濟活力的正常運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對于理順體制關系問題,我國曾作過很多償試。例如,曾先后試行廠長(經理)任期目標責任制、承包經營、租賃經營等。但始終未能跳出計劃經濟的怪圈。因為上述這些機制,畢竟還局限在計劃經濟的籠子里修修補補,因而不可能使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比如廠長(經理)任期目標責任制的不足之處,廠長只管生產不管經營,或者只管生產、經營而不管企業經濟效益,承包經營,這種機制最容易造成短期行為。其結果是,承包期滿,企業便成了爛攤子。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電子商務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