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630
淺議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及對策[摘要]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手段調整報表、粉飾業績的事件屢見不鮮,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問題屢禁不絕,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本文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手段、危害、成因進行剖析,進一步提出了治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的對策。[關鍵詞]上市公司 財務造假 對策 一、引言 財務造假就是公司在對外財務報告的過程中,由于故意的或輕率的行為,無論是虛假或漏列,結果導致重大的誤導性財務報告,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制度和規章,是財務造假行為的本質;違背真實性核算原則,造成企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信息失實,是財務造假行為的結果和表現形式;有計劃、有目的的行為是財務造假行為的基本特征和判別標志。經濟利益則是最為常見的財務造假動機。 2002年夏,隨著華爾街財務丑聞在全球范圍內曝光,從安然公司到世界通信公司,從施樂到默克,一撥撥石破天驚的財務造假事件給美國乃至世界經濟體系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胡育:《淺探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商場現代化》,2006年第466期,第297頁.]。近幾年來,我國一些上市公司出于完成財務計劃,維持或提升股價,增資擴股,獲取貸款,保住上市資格等目的,采用資產造假,不恰當核算特殊交易,濫用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變更,錯誤確認負債和費用等手段弄虛作假,操縱利潤,欺騙和坑害投資者。我國證券市場從建立至今,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造假案層出不窮。從建立證券市場伊始的深圳原野、長城機電、中水國際集團“三大虛假驗資案件”,到舉世震驚的銀廣廈、中航油陳久霖、財務偵探夏草案等,接連不斷的財務造假,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股市跌勢綿綿,投資者的財富縮水嚴重,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資源配置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陳凌:《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識別模型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56頁.]。利潤操縱財務造假已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一大公害,必須集中力量予以治理。 二、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主要手段(一)虛假確認收入與費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