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467
中國會計改革國際趨同路徑分析 [摘 要]縱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會計改革歷程,大致經歷了與國際慣例接軌、與國際會計準則協調以及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這樣的三條路徑。本文試圖從企業會計制度的性質和功能入手,分析了國際趨同的不可能性,闡釋了會計改革采取國際趨同路徑的利和弊,建議我國今后的會計改革應在充分肯定趨同路徑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采取企業會計制度與民商經濟法律制度、財稅制度一體化的路徑深化會計制度改革,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會計改革道路。[關鍵詞]會計改革 國際趨同 路徑
一、前言 在我國申請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及加入WTO談判的十數年曲折過程中,關于國際慣例的宣傳一直不絕于耳。在很多人的意識里,已經形成了但凡制度建設必須向國際慣例看齊的思維定勢。自從中國會計界在20世紀80年代重新興起介紹和引進國外會計研究成果的熱潮以來,引進國外現成的制度安排也成了一種習慣,很少考慮中國的具體需要是否與發達國家有所不同。一個占據主導地位的會計發展理念是國際會計協調將會導致全部會計準則趨同,遲早要向國際會計準則看齊。這種觀念無異于將會計研究降格為關于國際會計準則的適用性的研究。這樣的話,將會對中國的會計制度的發展和改革造成很大的思想障礙。 有鑒于此,作者從會計制度的性質和功能入手,論述了國際會計趨同的不可能性。然后分析會計改革采取國際趨同路徑的利和弊,最后提出了我國會計改革應走會計制度、民商經濟法律制度和財稅制度一體化的道路的建議。 二、企業會計制度的性質和功能 從廣義上來看,會計制度包括制約會計行為及利益相關者的法律、法規、準則、慣例及單位內部會計制度。其本質上是會計政策的集合。會計政策由法律制度、財稅制度與會計技術體系相互融合而生成,是法律制度、財稅制度所規定的企業利益分配制度的具體實現程序。在這個意義上,會計制度可視為民商經濟法律制度、財稅管理制度與會計技術融合形成的具體實施規則。其功能就是在民商經濟法律制度和財稅管理制度所確定的企業利益分享機制的基礎上,提供利益分配的計量支持,從而將相關法規落到實處。歷史地看,在英—美會計模式下,會計政策的形成主要依賴于法官針對利益糾紛所確定的判例中形成的會計規則,與民商經濟法律制度和財稅制度達成一致的會計核算原則逐漸被普遍接受,形成了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在法—德會.......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