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2860
對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結構的分析 內容摘要:會計基本理論研究和說明會計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財務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受制于會計實務的發展水平和會計理論工作者的認識水平。基本理論結構包括會計職能、會計準則、會計環境、會計目標、會計要素等內容。為方便以后對會計基本理論的理解,文章對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的結構進行了分析。 會計的基本理論是指構成會計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論,它是研究和說明會計活動的理論,也是研究人們如何認識和反映客觀經濟活動的理論。會計理論一般應包括財務會計理論、管理會計理論和審計理論等內容。財務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受制于會計實務的發展水平和會計理論工作者的認識水平。由于會計理論研究人員使用規范研究的方法,使得會計理論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 目前,國內外會計學界討論會計理論結構問題的說法不一,大部分采用了理論結構概念框架的方法,即按照會計職能、會計準則、會計環境、會計目標、會計要素等構成來進行研究。 一、會計職能 會計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發揮的作用,其作用是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會計的核算職能就是為經濟管理搜集、處理、存儲和輸送各種會計信息。會計監督是指通過調節、指導、控制等方式,對客觀經濟活動的合理、合法有效笥進行考核與評價,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響,以實現預期的目標。它是會計的客觀內涵。會計職能是與經濟發展不同階段對會計的要求密切相關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的作用范圍不斷擴大,會計職能也將不斷增多。我國會計職能的研究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受馬克思關于“作為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簿記”論述的影響,對會計職能基本傾向于“核算”和“監督”兩大職能。到20世紀80年代,又出現了從“一職能說”、“二職能說”直到“八職能說”以至“全職能說”并存的局面。但這些研究始終以馬克思對簿記的論述為基礎進行,沒有考慮會計實踐的發展,因此不利于會計理論結構內容的完善。 二、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不是人們主觀意志的產物,而是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體現了社會生產對會計的客觀要求。 它是從專業技術的角度對財務會計進行業務處理提出的規范要求和判斷標準,是財務會計的一種技術規范。會計準則是會計實踐工作經驗的抽象和總結,它又反過來指導和規范會計實踐,為會計人員處理具體業務提供操作規則。對于一個成熟的社會來說,會計準則不僅是技術標準,在其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帶有經濟性和政治性。美國的會計準則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資本市場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由會計學界開始明確提出會計準則的概念,為行業會計制度的制定和國際會計協調確立依據。我國的會計準則分為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兩個層次,基本準則對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具體準則就財務會計核算的基本業務和特殊行業的會計核算作出了規定。 從理論上看,會計準則體系是一個較完整的體系,但其相互之間還存在需要協調的矛盾。如真實性原則與謹慎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有用性原則之間都有需要協調的問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