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6536
企業會計信息是指企業會計提供的關于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一切會計資料。會計信息是國家宏觀調控和單位經濟管理的重要資料。它要滿足國家宏觀調控、企業內部管理、企業外部相關決策三方面的需要,有資料顯示,企業會計信息占到了整個經濟信息總量的70%以上。因而真實的企業會計信息將影響實現宏觀調控和市場的有序運行,影響會計職能的有效發揮。 但近年來,在我國會計界取得矚目成就的同時,會計信息的不真實卻日益嚴重。在國企、私企和股份公司工作過的資深會計竟然找不到一家不做假賬的企業,于是發出了“社會需要假賬”的感慨。因此,分析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尋找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已經刻不容緩。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涵義 所謂的會計信息失真,就是會計核算的依據不真實或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虛假,不符合實際情況;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明顯地不符合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給決策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 (一)會計核算不實 一些企業在資產核算過程中,為了逃避國家稅收和銀行債務,不按照會計法規進行會計核算,想方設法擠占、虛列或漏記、少列成本、費用,隱瞞、轉移或虛列收入。 (二)資本、資金不實 1.一些企業為了追求規模、擴大影響,從形式上改制,注冊資本巨大,而實收資本長期不到位,甚至隨意抽調資本金,形成資本“空殼”;有的虛列實虧,無利分紅,蠶食資本;有的任意高估無形資產價值,虛增資本公積;有的為了虛增企業規模和注冊資本,在待處理科目上大做文章等等。 2.在核對銀行賬、現金賬、往來賬等資金財務時有空掛漏失,與銀行不按期對賬,與業務往來單位不及時核對應收應付款項,造成現金賬與銀行存款和庫存現金賬實不符。 (三)會計處理、披露信息不實 1.在財務核算過程中,濫用會計科目,虛列會計明細,致使會計信息失真。 2.在財務指標分析上不真實,特別是在選用會計數據作綜合性分析時,有的時點數據和時期數據計算口徑不一致,缺乏可比性。 3.在會計處理方法上,不按規定的處理方法,或逃避稅收,或粉飾財務狀況,騙取社會的信任。 4.在披露信息上不實,報喜不報憂,夸大業績,回避隱患,誤導企業會計信息使用人。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人為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大部分企業在經濟利益驅使下或者出于其他目的,指使會計人員故意違反應有的職業道德和獨立能力,違心做假賬 (二)會計人員素質低下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最直接生產者,其素質高低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較快,且正處于經濟轉型期,一些傳統行業的老會計學歷層次偏低,知識結構老化,難免對會計業務的把握和處理不恰當,致使許多新會計政策無法順利實施或者大打折扣,從而不可避免地做出錯賬,造成信息失真。 (三)會計法規、準則本身的缺陷留有鉆空子的余地 個別企業利用合法不合理的手段人為調整企業利潤,利用重組、資產評估、關聯交易、利息資本化等手段,虛構經濟業務、從事不等價交換和進行違規會計處理,造成經濟業務失真,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四)監管職能弱化造成信息失真 在會計信息失真的現實窘境面前,稅務部門對有些方面的辣手問題表現手足無力。比如隱匿收入問題,如果沒有舉報或者不能查到賬外賬,只能依靠盤庫倒推,可操作性很差,目前沒有更好的措施予以糾正和解決。 (五)會計法規體系還不夠完善 對《會計法》、《合同法》等相關經濟法規的宣傳、貫徹工作不夠理想,普遍存在走形式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負主要監管職能的財政部門權責不對稱,發揮作用不夠明顯;在會計領域普遍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混亂局面,企業出現問題后,對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追究遠遠不夠;負面典型很少,曝光力度小,法律的震懾作用未能發揮出來。 (六)計算機記賬自身存在的問題 表現在:一是會計人員電算化水平不夠高,急需加強培訓。二是財務軟件在安全性方面往往存在缺陷,使用計算機的單位在企業內部控制方面也存在許許多多的漏洞,造成不可預見性危害的概率較大。 四、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傳遞錯誤信息,誤導經濟行為 從微觀角度看,會計信息的影響滲透于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含投資、融資、利益分配的決策計劃和控制等。例如一項投資技術決策,要建立在過去經濟業務數據分析基礎之上, 若提供的會計資料虛增了投資額和成本,使利潤減少甚至虧損,決策者必然會放棄這一項目,從而失去市場機會。反之,則會使一份實際不可行的論證分析報告在虛假會計信息的掩蓋下通過立項。 (二)損害各方利益,導致企業虧損 會計信息失真不僅是一種表現,其實質關系到經濟利益的分配。從一項虛假的購銷經濟業務分析,若賬面價值大于實際價值,其中只能包含有不正當的購銷行為,使有關人員獲得好處。企業受隱瞞收人、降低利潤、減少稅金的利益驅動,可能減少對產品銷售收人的確認數額,推遲確認時間反之,經營者若想夸大經營業績,也會相應地歪曲這一信息。某些跟經濟活動直接相關的人員從不同環節和不同角度傳遞虛假會計信息,從而導致企業虧損甚至倒閉。 (三)破壞投資環境,影響經濟資源的合理分配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改變了過去那種單一的由財政撥款的做法。投資主體也逐漸趨向于多元化,作為市場活動的基本經濟單元—企業,越來越依靠從投資市場中籌集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在投資市場上,投資者根據出資的安全性、流動性與獲得利潤高低等因素決定投資方向,而他們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就是企業提供的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會計資料。因此,會計資料的真實與否就關系到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是否能實現利用市場完成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序流動。 (四)導致國家或地方財政收支預算的編制出現方向性錯誤 國家和地方財政收支預算都是在上年財政收支情況的基礎上,結合下一年預計的新增收支內容而確定的。會計信息失真將使國家預算部門無法掌握最準確、最真實的會計信息,編制下年預算的基礎就不正確,如果按此執行就會發生很大的偏差。 (五)削弱國家財經法規的權威性 會計信息失真實際上是在執行國家財經法規上打折扣,或者說是在實際操作中降低了執行財經法規的力度,一定程度上是對國家財經法規的踐踏。它使信息使用者對國家財經法規失去信心,降低了權威性法規在信息使用者心中的地位,也是對國家威嚴的損害。 (六)擾亂經濟秩序,誘發經濟犯罪 會計信息失真的一些問題,如會計票據造假,亂攤成本,搞“ 兩套賬” 隱瞞收入,偷逃國家稅收,轉移國家資金搞“小金庫”等。這些行為使這些小集團甚至個人侵占集體利益,企業經營決策失誤,企業虧損倒閉,職工待崗或者失業,從而導致生產經營活動無法科學化、制度化,企業秩序混亂。 (七)助長腐敗之風,影響國家政治安定會計的職能不僅僅是被動地反映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它還是國家監督、調控企業及企業所有者控制經營者的一種手段。例如,國家的有關法規規定了企業各種支出的標準和比例,確定了對經營成果的分配順序和比例,會計資料成為監督國家財經政策和法規執行情況的基本工具。然而,許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